在视频平台上看剧、刷综艺成为很多人的休闲方式,但页面不停弹出的广告往往令人不胜其烦。在“买会员免广告”的宣传下,不少用户花钱购买了VIP会员卡。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付费成为VIP会员后,不少用户却还是不得不收看“专属广告”“小剧场广告”等不同名目的多种广告。
声称“免广告”的VIP还能遇见九类广告
“说什么VIP会员免广告,纯属忽悠!”来自厦门的袁女士是一家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她花钱开通会员后发现,虽然视频开播前的广告没了,但其他类型的广告仍层出不穷。
记者调查发现,在未开通会员的状态下,多数视频平台都会在视频播放前插入60秒至90秒的广告,并在醒目位置标注“开通会员免广告”或“开通会员免此广告”。
但记者以平均每月十几元的价格分别购买了多家视频平台的会员卡后,发现从打开App到完整观看一条视频,仍会遇到平台播放的九类广告——
打开App时的启动广告、App首页置顶的滚动广告、App首页的嵌入广告、播放页面的挂页广告、随机出现的“会员专属广告”、视频内置的片头广告、剧中插入的“小剧场广告”、不定时出现的贴屏广告、暂停和缓冲页面的悬浮广告。
不少网友抱怨,这些不期而遇的广告防不胜防。网友吐槽,所谓“买会员免广告”,不过是“非会员看非会员的广告,VIP会员看精选的广告”。
付费前“百般承诺”,付费后“不断注水”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规则存在权益表述模糊不清、利用技术“打擦边球”等问题,一些用户协议对平台与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对等。
——表述模糊不清。“开通VIP免该广告”“点击免此广告”……记者发现,视频网站在诱导消费者购买会员卡的同时,通过“此”“该”等限定词,与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记者查询多家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协议发现,与“开通会员免广告”等宣传时醒目位置的大字相比,“免除广告”的限制解释款项,却往往设置在角落或协议的后半部分,难以引起注意。
——用新技术“定制”广告。不少用户发现,视频播放到一半时,会突然弹出“小剧场”广告——剧中的演员们会表演一段有剧情的内容,其实是产品广告。
——用户协议权益不对等。“与其说是用户协议,不如说是平台权利与免责条款。”一位业内人士说,平台法务人员制定的协议中,有些条款游走于灰色地带,强调规避平台责任、忽视用户利益。
作为视频平台的资深会员,北京的王先生发现,这些年来,一方面是“不期而至”的广告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用户协议一再更改,令人无奈。
视频平台用户消费维权值得关注
近年来,消费者与视频平台的相关纠纷不断出现。在聚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视频平台诱导购买会员卡,却依然强行插播广告。
2018年,苏州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因“会员跳广告”服务而购买了爱奇艺的会员卡,但后来发现相应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故起诉爱奇艺。
苏州市中院判决:爱奇艺公司未向原告充分告知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导致原告在观影体验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损害,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向该学生承担赔偿责任。经综合考虑,法院酌情判定爱奇艺公司赔偿原告30元。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督促视频平台规范运营,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形成行业良性发展态势。视频平台应该在显著位置标注出“免广告”的具体含义,明确告知消费者在开通会员后的具体权益。
此外,为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平台可以提供VIP会员体验期服务,为有购买意向的用户提供短期的体验项目,履行好告知义务,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会员权益边界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新闻推荐
▲图为7月4日,陈绍辉查看蜜蜂产蜜情况。今年39岁的陈绍辉是河北省临城县西竖镇山南头村人,16岁开始养殖蜜蜂,经过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