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家长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

来源:潍坊晚报 2020-07-07 08:51   https://www.yybnet.net/

很多家长都有过代娃做手工的痛苦经历。然而,当你还在吐槽手工怎么这么烦人时,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却在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

青少年科创项目竟用上国家大科学装置

近期,有高校教师吐槽身边同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还送去参赛拿奖,引起不少“枪手”们共鸣。

记者查阅了某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官方网站,从获奖名单和线上展厅来看,有几个突出感受:首先,中学组以上的项目水平都已达到硕士乃至博士水平;其次,大城市学生占突出优势;第三,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是,一等奖项目的展示里面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仪器比比皆是,且不说这是不是学生自己做的,光是这些设备的申请就很难。

例如,南方某省一位高中生的一等奖作品用到了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获奖的同时该生还在核心期刊发表了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论文,第二作者则是上海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位博士。巧合的是,这位博士所在高校学院的负责人、核心期刊的负责人,不仅与这位高中生同姓,研究方向也重合。

一位科研人员认为,高校和科研单位都会鼓励本科生或者更低年级学生参与业余科研,也会让有想法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因此,高中生使用国家大科学装置看起来不合常规,但程序上并没有问题,更不能就此认为是造假。

但中科院一位研究员则质疑,他曾多次申请使用同步辐射光源科学装置,不仅项目申请门槛高、审批手续严格、排队时间也很长。“批给一个中学生做项目还参加评奖比较罕见,就算通过合作高校申请的实验学时搭便车,也不是一般的关系。”

学校流行画展热,成为保送资格的“后门”

江苏的林女士最近很焦虑。这学期一过,女儿小满离毕业班又近了一级。但是对比其他同学被音乐、绘画和发明奖挤满的简历,仅拿过几次校内三好生的小满显得“没有竞争力”。林女士后悔,在女儿“简历镀金”的问题上,自己重视得晚了。

今年起,高校取消自主招生,特长生、竞赛生从此也与升学加分脱钩。但家长对孩子简历上各种文艺特长、发明奖项的热衷却一点儿没减退。

“我不太相信特长生优先录取的路子会堵死。有些门路,就是专门留出来的后门,越是卡得紧,越要努力挤。”李先生的女儿,在东部省份一所非常知名的中学就读。近几年来,学校里流行一股“画展热”:但凡老师的子女,或是家里有门路的孩子,都想尽办法在学校办个人画展。只要办上画展,就会被视为有绘画特长,在升学考评中“占便宜”。

记者调查了解到,所谓“占便宜”,指的是自主招生、降分录取虽然取消了,但是还有不少语言类高中掌握着高校小语种专业推荐保送的机会。“显性的高招加分,盯着看的太多,反而是这些推荐小语种专业的机会掌握在中学手里。说你特长,你就特长。画画、唱歌等技能都被类比为竞赛获奖,在考评保送资格时加分。”李先生说。

跟硬碰硬的竞赛得奖比,办画展这种软要求更好达到,因此也被家长盯紧,视为一条“金路子”。

门槛高、圈子化、难监督,隐形加分不好管

随着特长与加分全面脱钩,依靠隐性权力在升学考试中的助攻行为变得更难,但并未消失。记者调查发现,这一“钻空子”的行为正在日益“圈层化”,呈现出3种特征:一是门槛高,监督难。二是非直接,取证难。三是圈子化,审核难。

“艺术圈的搞艺考,学术圈的拼竞赛,各有各的门道,并且越高端越隐蔽,复核困难,但总之都是普通家庭很难参与的高端游戏。”林女士说。

一位985高校的博士说,他曾撞见过不少孩子在父母实验室里摆pose录视频的场景,从选题、发明到写论文,课题选得比研究生论文还难。“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们这种985硕博士,辛辛苦苦给领导孩子写课外实践报告。而他们的子女,轻轻松松拿着报告参加各种评奖,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就把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干掉’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利用隐性权力为学生升学履历镀金、甚至不惜造假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的推荐信是学术圈的游戏规则,教授将子女推荐到熟人的实验室里做项目、写论文,是常见的现象。韩国教育部2017年底开展的一项“论文署名不当行为”现状调查显示,共有29所大学出现82起论文学术不端事件。具体表现为大学教师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将自己尚在上学的子女署名为共同作者。

教育界人士认为,今年是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年。每一次改革,都有助于打破原本的灰色空间,给教育公平创造新的机会,但也总会产生新“空子”与新“门路”。约束隐形权力,仍然任重道远,既需要升学考试相关部门的他律,也离不开学生及家长的自律。毕竟,道路千万条,做人第一条。再多的镀金、评奖,也没有教育孩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重要。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上海昨新增2例境外输入病例:均为中国籍 分别在英、美留学

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7月7日消息,上海市卫健委今早(7日)通报:7月6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2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家长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