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八老汉种田 新华社记者 郎秋红 薛钦峰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7-07 06:51   https://www.yybnet.net/

七月的黑土地上绿意正浓,正是农民忙于田间管理的时期。然而,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几乎看不到人。原来,村里有八位老汉,把全村近1000公顷、需要1000多人忙活的土地全种了,而且年年增产。村民不用种地,收入却比以前还高。

这八位老汉,年龄加起来近500岁。他们却说:“在种地这件事上,俺们谁也不服。”

八老汉为什么这么有底气?秘密在地里。

松原位于吉林西部半干旱区,自然条件不比中部。尤其是遇到干旱时,全村人抢着用农田井,抢到了就“大水漫灌”,费时费力还浪费水。八老汉中年龄最大的王起生是七社社长。他说,全社100多公顷地,一家一户种时得100多人忙活。“但是不管怎么卖力,一公顷地也只能打2万斤玉米。”

前些年,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科院在村里建立了工作站,试验现代农业技术……看着人家的苗又齐又壮,秋天比自家产量高出不少,几位老汉心里羡慕得不行,只要专家来讲课就跟着学。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一来二去都成了行家。但是限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大型机械使不上,很多技术应用不了。

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峰看出了门道,千方百计动员说服村民。2016年,村里成立合作社,1000公顷土地逐渐集中连片。八位从生产队时期就是种田能手的老汉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有专家做后盾,他们把全村种地的活儿全部承担下来。

春天,免耕播种机上场,几天就播种完毕;夏天,查看病虫害,无人机洒药;秋天,玉米籽粒收割机摆开阵势,现场边收割边脱粒……

地力不行,老汉们采用秸秆还田搞起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不均,老汉们就通过测土配方给土地搭配“营养餐”;怕干旱,老汉们把滴灌带浅埋在地里,打开农田井,水和肥就顺着滴灌带渗透到玉米根系,又节水又节肥。

地还是那片地,几年下来,每公顷玉米增产超过3500斤,再加上节约的成本,一公顷地多收入三四千元。

有了八老汉种地,1000多名村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民乐村在闲置和废弃土地上兴建了600多栋大棚,提供给村民搞蔬菜种植,借助临近市区的优势,把蔬菜卖到城里,再增加一笔收入。

现在,八老汉中最大的已经73岁,最小的也已经50岁。不过,他们雄心不小。前段时间,村里带着八老汉到黑龙江参观大型农场,八位老汉被32行的大型玉米播种机“震”到了。“将来要是我们有了这‘大家伙’,防虫、防草技术再搞好一点,粮食产量还能增加。”王起生自信地说。

八老汉这地,越种越有滋味,越种越有奔头。

新闻推荐

北京54个小区解除封控管理

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北京54个小区解除封控管理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关桂峰田晨旭)记者从6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八老汉种田 新华社记者 郎秋红 薛钦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