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天津市疾控中心公布6月17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溯源结果,该患者虽发病前14天无外出史,但与其工作有交集的同酒店厨师多次赴京且血清抗体阳性。短短3天时间,发现传播来源的线索和方向,得益于细致缜密的流调工作。
从天津宝坻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的溯源开始,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和她的团队一起,一次次深入现场以身涉险,通过流调刨根问底,分析研判抽丝剥茧,为天津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精准“导航”。什么是流调?流调如何发挥作用?本刊记者就此对张颖进行了采访。
一个至今秉持的理念: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就是14天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虽然此次疫情中才被人们广泛熟知,其实一直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张颖介绍,大家有时会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家里调查,询问家里是否有小孩子、小时候打没打过疫苗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流调内容。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流调更是成为阻断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手段,为一次次突发事件描绘出清晰的传播链。疫情发生以来,张颖和她的团队一起奔波在天津市疫情防控一线,先后开展了流调现场处置70余次,在及时锁定并控制传染源、精准切断传播途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新冠病毒潜伏期的判断,是精准开展流调工作的重要依据。“之前发生过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和SARS,这两个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都为14天,它们是冠状病毒不同的亚型。新冠病毒也属于冠状病毒,它的潜伏期一般为 3到7 天,最短1天,最长不会超过 14 天。这一判断是疫情初期依据常见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推算出来的,随着疫情发展通过病例调查也得到印证。”张颖认为,此次疫情中有几个超长潜伏期的个例,实际上都是根据患者口述得出的结论,存在流调工作不够细致、时间锁定不够精准的可能性,不应成为判定最长潜伏期的依据。超长潜伏期可能存在,但不是普遍情况。
天津市宝坻百货大楼聚集性疫情的流调中,就有一例患者讲自己去过宝坻百货大楼19天后发病。“我的第一反应,是流调工作没有做细,必须重新梳理一遍。”张颖介绍,流调人员重新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还原后,“真相”随之浮出水面。原来,该病例第一次去宝坻百货大楼时,是与其爱人一同前往的,后来他爱人又单独去过两次。经过核实,该病例的感染源是其爱人,而不是宝坻百货大楼,潜伏期并未超过14天。
“截至目前,天津所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潜伏期都没有超过14天。由此可见,14天这个标准符合冠状病毒传播的客观规律。”张颖介绍说。
两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遏制扩散风险的客车段流调,切断几乎造成重大院感的传播链
高水平的流调,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在张颖看来,流调做到精准高效必须抓住两个关键——抓早和抓细。
1月22日,天津市报告第2例确诊病例;1月23日,报告第4例确诊病例。“我发现这两名患者是天津动车客车段乘务车间的同事,而且是同一天发病的。”张颖的第一反应是,客车段存在发生内部感染的可能性,如不采取措施及时处置,一旦扩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疫情就是命令。分析研判后,已是当晚10点,张颖迅速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作了汇报,指挥部领导当即协调公安机关和铁路部门,连夜召回客车段车间人员进行流调。
时间不等人,1个小时后,张颖带领11人小分队开始了紧张的流调工作。排查到第15个人时,发现一例高热症状;到第24个人时,又发现一例高热。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张颖立即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情况。此后,天津连夜对该动车客车段实行了封控,并对所有密切接触者统一实行集中隔离,在第一时间切断了传播链条,这也是全国第一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的地方。
“当时正值春运期间,如果晚一天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张颖介绍说,事实证明,隔离措施非常及时有效,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扩散蔓延。
流调如同侦探办案,只有锁定传播的每一个点,才能精准“烧”出一条隔火带。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需要开展情景重现式的调查。
2月4日凌晨4点,天津市疾控中心接到两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报告,可能存在院内感染风险。在向市卫健委汇报情况后,凌晨6点,张颖带领流调小组开始了“侦探”工作。
到达现场后,张颖和同事们先从进医院大门开始,按照患者行进路径进行了全程回访。“我们必须按照患者走过的路亲自走一遍。比如患者说去过发热门诊,我们不仅要看当天发热门诊的记录,还要调出监控,看患者几点去的、待了多长时间,在发热门诊跟谁接触过。”张颖说。
情景重现,就是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准锁定患者行进的路线图和时间点,确保做到无缝衔接。“遗漏一点蛛丝马迹,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张颖介绍,了解到其中一个患者离开发热门诊后又去照了CT,流调人员就从发热门诊到CT室的这一路排查——中间经过哪些诊室,经过哪个楼道,旁边有什么样的情况,以此判定患者有可能污染过的区域。到了CT室,同样调取患者什么时间来的、谁给照的CT、当时医务人员的防护情况、周围是否有其他病患……这些所有的点位,都需要精准铆定。
时间不留空白,密切接触者不漏一人。4个小时紧张忙碌的流调询问、情景重现,张颖和她的伙伴们全身都湿透了,用她的话来说如同身处战场一样。值得欣慰的是,通过精准细致的流调,他们给出了科学的隔离意见,为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采取果断有效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此后,所有密切接触者都被快速集中隔离,半个月后医院就恢复了正常。既没有扩散,也没有一例重症病例,把隐患彻底消除在了萌芽状态。”张颖感慨地说。
三个实践中得出的启示:尊重科学规律、发挥体制优势、发动全民配合
“无论疫情防控还是开展流调,都必须尊重疫情传播规律、科学制定策略。”这是采访中张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她谈到,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防控措施必须尊重科学,讲求策略、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立即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调整疫情风险等级、扩大检测、加强出京检查等,都是针对疫情变化采取的科学应对举措。而对全国其他低风险区域来说,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张颖举例说,再如科学应对秋冬季疫情方面,完全可以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感染流感,也可以减少因患流感造成临床上的鉴别压力,防止给个人、家庭和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谈及疫情防控中的感受,体制优势给张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流调工作,各区各部门也都非常支持我们。比如卫生健康、工信、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应用“健康码”“津门战疫”等程序,为流调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张颖介绍说,现在大数据应用已融入百姓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天津市民乘坐地铁时,在站台候车、进入车厢和到站下车时都会自觉扫描“津门战疫”二维码,还有工作人员疏导提醒。“这对精准定位流动人员出行轨迹太重要了。”张颖说,此次疫情中,党的组织、动员、协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疫情防控阻击战才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天津的老百姓太可爱了,特别感谢他们对流调工作的配合!”采访快结束时,张颖高兴地介绍道,这次疫情中公众对流调的配合度明显比以往高了许多。为尽快锁定疫情传播“源头”,为疫情防控决策提出及时精准建议,流调需要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询问,有时可能涉及被流调人的个人隐私。经过流调人员细致引导后,被流调人员都会放下思想包袱,提供真实、详细的信息。正是在老百姓的支持下,一次次疫情突发事件的传播关键节点才被追踪了出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张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配合流调工作,向流调人员提供真实、可靠、详细信息,共同努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原题为《用科学精准的流调抓住疫情传播源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南·戈尔丁的名字总是让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群欣喜不已,她是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自己。2020年6月23日,摄影艺术家南戈尔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