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耀
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也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校对是按原稿核对抄件或复印样张,看有无错误。事实上,当下校对工作的内容,远远比这个定义更加丰富。具体到党报而言,根据差错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即政治性、政策性差错,以及一般性的文字差错。其中,文字差错虽然不涉政治,但却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进而对报纸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一般性的文字差错,差错内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接下来,笔者试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一谈一般性文字差错中,常见的三种文字差错。
画蛇添足。众所周知,蛇是没有脚的。在媒体的一些稿件中,画蛇添足的错误时有发生。校对要做的,就是发现并去除这些无用的“蛇足”。举例一:凯旋而归。凯旋二字,本身就有胜利归来之意,因此无论是“胜利凯旋”还是“凯旋而归”,都属于典型的画蛇添足。举例二:众多莘莘学子。2018年7月29日,百家号的一篇文章称“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这是一个骄人的成绩,是一个令众多莘莘学子羡慕的结果”。莘莘学子,本身就是众多学子的意思,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众多”,也是典型的“蛇足”。类似的词语还有报刊杂志(报刊就包括报纸和杂志)、亲眼目睹(目睹就是亲眼所见)等等。
望文生义。由于对词语掌握不够,媒体中望文生义的错误也是屡见不鲜。举例一:差强人意。2020年6月17日,中国经济网有一篇关于经济的新闻,标题是《凯石基金“私转公”三年艰难规模增长乏力业绩差强人意》。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既然增长乏力,业绩居然还令人大体满意,真是咄咄怪事。举例二:青睐。青睐,意思是指喜欢或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人误为“亲睐”。正因为媒体经常错用青睐一词,2018年底,《咬文嚼字》杂志公布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青睐’误为‘亲睐’”赫然在列。除此之外,综合征误为“综合症”、禁渔误为“禁鱼”等,也比较常见。
自相矛盾。顾名思义,自相矛盾就是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在新闻报道中,自相矛盾的情形主要体现在新闻要素前后不一。前面两类差错,主要考量校对对常用词语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前面两类差错,考量的是校对的知识面,而新闻中自相矛盾的差错,则主要考量校对的认真度和仔细度。比如,一篇新闻中,前面的主人公是李先生,后面忽然变成了王先生,自然有一处是错误的。人名、地名、事物名、数量等等,如果说的是同一回事,那么前后必须要保持一致。
新闻推荐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荔枝,最初生长在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关荔枝的记载,最早的文献是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