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必须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必须按照全面风险治理的要求,提升五大核心能力,全过程、链条式、动态化防控重大风险。
增强想象力全面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起点。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先要知道风险是什么,在哪儿,有多少。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对各种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系统整理分析,分门别类进行归类,形成完整的风险列表。
做好风险识别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想象力,即在现实知觉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风险识别中,想象力表现为对各种各样风险的感知、认识、捕捉能力。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提高想象力,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不同来源(外部输入性风险、内部原发性风险)、不同领域(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健康风险等)、出现时间(传统风险、新兴风险)、持续时间(短期风险、长期风险)等,穷尽各种可能,对各类风险“一网打尽"。
伴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个巨系统中,各类重大风险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类型上、时间上、空间上连锁联动、耦合叠加,共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风险综合体。世界经济论坛自2006年开始,每年发布《全球风险报告》,绘制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类全球风险的关联图,评估各类全球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面对系统性风险,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360度无死角“扫描",尽可能减少风险遗漏现象的发生。
增强敏感力准确评估风险
风险评估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二个环节。识别出来的各类风险,到底有多严重,如何区分轻重缓急?风险评估的任务就是“对症",即科学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风险比较、排序,在风险矩阵中确定各类风险的具体位置,从而准确界定风险的等级。
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敏感力,即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的能力。在风险评估中,敏感力表现为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警惕性,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科学分析、准确定级,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在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时,既要运用常态思维进行分析,也要运用非常态思维进行研究;在评估风险的严重性时,既要评估当前影响和损失,也要评估各种次生衍生后果;既要评估客观损失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也要评估主观影响如敏感程度、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媒体关注度等。
在急剧变动的现代风险社会中,重大风险已由简单性转为复杂性,由可计算性转为不可计算性,由可预测性转为不可预测性。伴随社会急剧变化,各种“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不断涌现,人类面临的风险已由简单风险转为复杂风险,已由“小毛小病"转为“疑难杂症"。面对复杂风险,必须增强敏感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从最坏处着想,准确界定风险的等级,防止误估错估问题的发生。
增强责任力科学处置风险
风险处置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三个环节。风险分类分级后,究竟应该怎么办,如何有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风险处置的任务就是“下药",即采取风险保留、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不同方法,对各级各类风险分类施策。
做好风险处置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责任力,即科学确定并有效履行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的能力。在风险处置中,责任力表现为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基于合理的权责分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对重大风险进行联防联控、协同应对;它们相互之间主动担责,而不是消极卸责甚至主动推责。
在现代开放社会,跨界成为重大风险的重要特性之一。各种重大风险在孕育、产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跨越时间、空间和类型,危及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跨界风险要求进行跨界协同处置。在现实中,面对跨界风险,由于管理边界模糊、职责不清、责任交叉,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之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的现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导致风险管控不力,层层失守,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增强引导力精准沟通风险
风险沟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四个环节。风险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面对风险,公众是如何感知的,如何推动公众形成科学的认知?风险沟通的任务,就是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校正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风险感知,采取正确的风险管控行为。
做好风险沟通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引导力,即根据事先设定的意图,对风险的性质、发展趋势和方向等“广而告之",对公众进行说明、教育、劝导的能力。在风险沟通中,引导力表现为通过有效沟通,在“你来我往"的双向交流中,推动公众形成正确的风险认知、合理的风险预期和恰当的风险防控行为。按照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理论,风险是社会建构的,风险在向社会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扭曲,导致风险的最终影响大大超过或降低其初始效应。这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风险放大,即风险被社会建构后其程度被放大,公众对风险“小题大做",“听风就是雨"。二是风险过滤,即对风险产生错误认识,低估其程度以及只感知到部分风险,对风险“大题小做",风险来临还不知不觉。
面对风险扭曲的现象,政府必须建立与公众的良性双向风险交流机制,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让公众成为重大风险的“有知者"“有畏者",能够准确理解风险、主动防控风险,从而夯实风险治理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在一个“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众声喧哗,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更是对及时准确发布风险信息、积极主动做好风险交流提出了全新挑战。这就要求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主动增强风险沟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减少谣言传播,正确引导公众的意识行为。
增强察觉力实时监测风险
风险监测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五个环节。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风险最新的态势怎样,哪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又有哪些方面保持不变?风险监测的任务,就是及时跟踪、动态感知、实时监控风险态势,做到态势清、情况明。
风险防控工作的目标在于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做好风险监测工作,最核心的能力是察觉力,即通过敏锐观察,发现现象背后线索或真相的能力。“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察觉力体现的是对事态发展的预见能力,即科学感知形势变化,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察觉力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才叫领导。在风险监测中,察觉力表现为对风险的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实时预警能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大风险往往会经历一个孕育生成、发展演变、升级失控的演化过程。现实中的诸多事例也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为此,在风险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察觉力,实时感知和监测风险的态势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做到控制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防止风险升级恶化。 (来源:《学习时报》2020年3月9日)
新闻推荐
资料图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当前不少地方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日常生产生活添加了“新元素”,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