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题字黄永玉木刻版画《白石大师》《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为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何婷
老舍故居“丹柿小院”,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小四合院。在这里,老舍先生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创作与公务之暇,他植花种草、养猫观鱼,悠闲地把玩收藏的书画、折扇与各种小玩意儿。每逢深秋,院中那两棵他亲手种下的柿树枝头就挂满了通透红润的柿子,煞是可爱,“丹柿小院”正是由此得名。
今天的“丹柿小院”,已作为老舍纪念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不大的四合院,北房三间,西边两间打通,是老舍家的客厅,东侧一间是老舍夫人的画室兼卧室,北房西侧的耳房则是老舍自己的卧室和书房,都还保持着当年主人在此居住时的样貌。东西厢房则改成了展厅,为观众讲述老舍先生的爱国情怀、人生经历与光辉成就。曾有游人在留言本上写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站在这所小院中,仿佛还能触摸到当年的历史。
是的,这里曾经属于一位文雅和善、彬彬有礼、热爱生活的主人。
这所小院本身的装修并不多么出色,室内陈设也并不怎么富丽堂皇——因为搬进来仓促,屋内潮湿,客厅的西墙面甚至曾经出现大片的洇水,看着花花糊糊的。但这里的家具陈设,都是按主人要求选用,充分体现了他的喜好与情趣。尤其是客厅,简直是一个拥有微型画展的艺术小天地。
这间客厅在常规的沙发、茶几之外,还放着硬木镶嵌大理石的圆桌面、条案和几组多宝格。桌面上花瓶各种鲜花不断,果盘时令鲜果常新。多宝格存放着他精心挑选的小瓷瓶、摆件,条案则用来放些大件。客厅一角,还放着一根挑画用的叉杆。这正是为那面曾洇过水的西墙准备的——老舍先生曾把它风趣地称为“天然的山水画儿”,后来更是把这面墙当成了一面流动的画墙。
在这里最多能并列挂四幅画,但老舍先生一般只从自己的收藏里挑拣一两幅挂上。而他热爱国画,收藏颇丰,所以访客上门时,看到的画常有不同。这时老舍就从自己陈设简单的小书房走出来,欣然为客人沏上茶水,坐在沙发上谈天。若谈得兴起,总要再拿出几幅得意的书画收藏,用叉杆挑起挂在西墙,轮换给客人欣赏,再一一讲解,这是哪位名家手笔,画技如何如何,等于让人看了一个小型的流动画展,还自带讲解——老舍非常好客,喜爱交友,更喜欢与朋友们同乐,家里的柿子熟了,菊花开了,都要分送亲友,邀人观赏。书画鉴赏之乐,当然也是很值得分享的。曹禺、茹志鹃等,都对老舍家的小画展印象深刻。据说在这面墙挂的时间较长的,是老舍十分心爱、专门邀请齐白石创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四幅屏。
老舍自己并不会画画,但是对画有着非常独到且专业的见解,还喜欢收藏书画。几个孩子耳濡目染,也都会画上几笔。在画界他有很多朋友,北方的有徐悲鸿、齐白石、溥雪斋、陈半丁、李可染、叶浅予等,南方的有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丰子恺、关山月、关良等。
在这个客厅里也发生过许多故事。裱画师刘金涛通过徐悲鸿介绍认识老舍后,老舍常把新得到的书画交给他装裱。刘金涛时常出入老舍家客厅,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舍也给刘金涛写过不少条幅。某次刘金涛得到黄永玉的一幅木刻版画齐白石像,老舍欣然为之题字“一代风流老画师”并落款。之后刘金涛又将这幅题字木刻版画交还黄永玉收藏,黄永玉看到上面的老舍题字,十分感慨,又在画上题字一段,将此画送给了老舍夫人。黄永玉的这段题字中讲了另一个故事:老舍先生曾在画店买到一幅齐白石画的玉兰花,发现画轴签条上有作家吴祖光的名字,于是在遇到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的吴祖光后,邀请他来到丹柿小院,并将这幅画物归原主。吴祖光问老舍先生,花了多少钱?老舍先生说:“不用问。对不起的是没能全部给你买回来。”黄永玉先生最后感叹:人生美丽处即在此也。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郑君瑶)6月27日,日照首届“三同”进出口产品展销会暨直播带货节在市文博中心北广场开幕。此次展销会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