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14万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 媒体:非法收集要查清从何而来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26 13:09   https://www.yybnet.net/

据央视报道,江苏无锡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在对某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发现几十个标注了江阴各个中小学名称的EXCEL表,涵盖了江阴市绝大部分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资料,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等个人信息14万余条。此外,执法人员还在该办公室找到上述EXCEL表打印后用水笔做过代号标记的电脑打印资料500多页,以及多个登记有学生家长信息的“薄弱科目统计表”。

14万余条中小学生个人信息,靠培训机构派出人员到中小学校门口向学生和家长一个一个地收集,实在不太容易。这些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显然另有更“便捷”的收集渠道。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么多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可能是被有关部门或机构收集整理后转卖给培训机构的。究竟是什么部门或机构出卖了这些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什么部门或机构有能力出卖这么多详尽无遗的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如此大规模泄露中小学生个人信息,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该当何罪?

近些年,个人隐私信息被大规模泄露的案例屡屡见诸媒体。这样的现象看似意外,细想也在意料之中。如今人们到什么地方办事,无论是办银行卡、手机卡,还是购买大件商品,一般都会被要求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之类信息,有时连电子信箱、QQ号也要提供。究竟在多少个表格上填写过个人信息,很多人恐怕早就记不清了。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的个人信息,早已在很多场合被广泛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收集利用得越多,被人为泄露、倒卖并被非法利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特别是,教育部门、金融机构等收集学生、居民的个人信息,被收集者一般都会顺利配合,但其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问一声:你收集了我的个人信息,能保证不被非法利用吗?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但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仍然有义务保障所收集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利用。有关部门和机构收集公民包括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尽管确有必要,但并不等于他们获得了可以随便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授权。相反,所有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从情理和法理上都负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公民,在向有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都不会同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作为商业资源提供给其他部门和机构,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这里被泄露出去,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难辞其咎。

中小学生个人信息遭泄露,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麻烦,当事学生及其家庭完全有理由要求查清,相关培训机构到底是如何获得学生个人信息的,并可以提出个人信息维权主张。有关执法部门应当而且能够追根溯源,查清楚究竟是谁泄露了学生的个人信息,涉及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和利益关系,给被侵权学生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这一次,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利用了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那么谁又能保证,这些个人信息不会被别的什么部门或机构非法利用?

鉴于此,我们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充满热切的期待。可以相信,如果随意泄露、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者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有关人员将面临高额索赔而得不偿失,公民个人信息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活也能够减少许多烦恼。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全球累计确诊达961万,美国实际感染数或已超2000万,里斯本大部分地区再进入封锁状态|国际疫情观察(6月26日)

(本文持续更新中。文中段首所示时间为本文更新时间。)全球0900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14万条学生个人信息泄露 媒体:非法收集要查清从何而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