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大家熟悉的节日源头,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说法呢?
●纪念历史人物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中,迎涛神之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此外,据东汉《曹娥碑》记载,有端午纪念孝女曹娥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上虞县令)为之立碑,并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龙的节日
此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主要理由是:首先,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其次,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最后,古代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专家学者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考证,《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五吃粽子的节俗,却把吃粽子写到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人杜台卿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他提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端午节的“斗百草”“采杂药”等活动,实与屈原无关。
新闻推荐
扫码观看视频吉林珲春森林公安局敬信派出所民警巡查时,发现野生大麻原植物8000余株。经民警走访调查,排除人为种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