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在国内城市中寻找一座“国际大都市”的样本,上海一定是绕不开的研究对象。几乎所有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榜单中,上海都处于“第一层级”。在较为权威的GaWC城市排名中,从2008年起,上海一直是Alpha+等级。
上海是如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种观点认为,这与上海周边的一众城市不无关系。总面积6341平方公里的上海,2018年常住人口约2424万人,生产总值3.27万亿。但若将视线拓宽至整个上海大都市圈,数据就翻了几倍。其总用地面积5.4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7070万人,GDP总量达到了10.7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总量的10.9%。
上海的经验和成就是全方位的。但若抛开滨江临海、自然禀赋等地缘优势和历史沿革等因素来剖析,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协同。因此,若以上海为目标城市来挖掘经验,一个不得不探究的问题就是:上海大都市圈,都圈住了什么?《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研究年度报告——以上海为目标城市》,揭晓了这一谜底。
在“上海2035”规划中,
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
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上海大都市圈以“两区两带”为发展格局:
■围绕上海中心城区15公里范围确定国际功能区。
■距离中心城区30-60公里的区域,则作为创新功能区。
■距离中心城区60-120公里区域则划定为“临沪综合城市发展带”和“沿江-沿海贸易产业发展带”。
这些综合性的城区,就是大上海都市圈内的多中心。它们形成自己的影响腹地,但又与上海有着紧密的经济和空间联系。它们通过对其本身以及外围的产业服务节点的整合,整体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不可或缺的“亚结构”空间。
一个大圈,多个中心
有学者说,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都市圈”时代。开放式、协同式的发展成为重要趋势。换句话说,单兵作战的战斗力,已远不如与相邻者同舟共济。
而其中面临的最难攻克的问题之一,就是产业的协同。
举个例子。嘉定,地处上海西北,在上海市民眼中本是偏居一隅的郊区,但是它东接大虹桥商务区,西与江苏昆山、太仓接壤。而昆山、太仓,隶属于江苏苏州,均为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极为雄厚。而在“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模式之下,“嘉昆太”开启了同城时代。
上海市嘉定区以居住、休闲综合服务以及创新创意产业功能为特色;昆山市以“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中后台服务”为特色;太仓市则结合其港口优势,以“生产服务综合性物流枢纽、结合研发的生产”等为其功能特色。这样一来,三地产业互补,形成链条,也就起到了1+1+1>3的成效。
事实上,上海大都市圈的模式不同于传统思维定势。
上海大都市圈经济圈的发展建立了多级的大都市圈模式,依靠培育多个核心城市来组织空间布局,而非单极辐射发展。
根据《报告》中对这一模式的详述,上海大都市圈是以“两区两带”为发展格局:
首先,围绕上海中心城区15公里范围确定国际功能区。这里是城市的中心地区,主要突出金融服务、创意、商务办公等核心服务职能的集聚,就业和居住相对密集。
距离中心城区30-60公里的区域,则作为创新功能区。这一区域承接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金融后台服务等职能。
距离中心城区60-120公里区域则划定为“临沪综合城市发展带”和“沿江-沿海贸易产业发展带”,其将作为未来综合性城市职能培育的区域和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这些综合性的城区,就是大上海都市圈内的多中心。它们将形成自己的影响腹地,但又与上海有着紧密的经济和空间联系。它们将通过对其本身以及外围的产业服务节点的整合,整体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不可或缺的“亚结构”空间。
事实上,这些结构空间其实已经形成,例如“南通-海门-启东”、“苏州-常熟-江阴-无锡”、“慈溪-宁波”等城市组合,皆已纷纷起势。
“圈”住责任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在“上海2035”规划中,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包括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下转02版
取经上海
“都市圈”时代,成都如何走好“协同”这步棋?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协同”“创新”“做强极核”,无疑都是关键词。而大上海都市圈的经验恰好可以提供一些思考与启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子来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核心专家,同时也担任成都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在他看来,上海作为中国的全球城市,要把全球发展资源辐射到长三角区域腹地。成都也是如此,需要把发展资源辐射到区域腹地。
就上海而言,上海一方面面向全球网络的东侧扇面,包括利用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东站、洋山深水港以及自贸区的新片区等,把更多的国际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是要对接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区域腹地的西侧扇面,包含虹桥国际机场、虹桥高铁站、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
在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上,成都与上海具有相似点。全球城市具有两个并行的职能,一个是链接全球网络,一个是辐射区域腹地。所以,“成都发展需要着眼西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发挥链接全球网络和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
在此过程中,成都都市圈内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源互补,进一步优化成都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另一方面,近年来,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产业生态圈统筹“人-城-产”营城逻辑,布局了14个产业生态圈,并推进66个产业功能区与众多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
但从上海对产业用地的分级分类经验来看,成都还可对市内产业用地进行进一步详细梳理与全面摸排,并针对产业功能区内用地宜按其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用地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
那么,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如何规划建设好西部科学城?
唐子来认为,就上海的张江科学城的经验来看,不仅应聚焦于产业发展,很重要的是如何吸引高科技人才,“与其说打造一个高科技城市,不如说打造一个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城市”,他称,有了高科技人才就能够发展高科技产业,城市群及中心城市的职能也就能真正发挥出来。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新闻推荐
所谓“进口药品”多是走私入境的“水货”甚至是“三无产品”,“资深美容专家”可能是无行医执照的“7天速成班学员”,“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