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疫情期间,一些未成年人“宅”家沉迷打游戏,瞒着父母充值,家长找网络游戏公司投诉要求退款多数未果。记者调查发现,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单次充值金额等都做了规定,但一些游戏商家并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擦边球。
未成年人瞒着父母充值数千甚至上万元,相关规定成了一纸空文,一些网络游戏公司并没有履行好自身应尽的管理责任,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如在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称,9款手机游戏可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3款手机游戏在游客模式下可直接充值消费;4款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充值金额不受限,且退款流程复杂。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欠缺,一些网络游戏设置了相应的激励玩家充值的机制,未成年人就更容易沉溺其中。
一些网游企业套路满满:“以租代售”绕过实名制、游客模式可充值……这些“应变措施”绕过了相关部门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等进行的限制,让他们“大赚”未成年人的钱。
国家相关规定不容游戏公司“变相践踏”,对这些唯利是图的游戏公司,要加大惩治力度,要督促相关游戏公司尽快落实相关规定,防范未成年人冒充家长或其他成年人玩游戏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青少年网游充值”勿成堵不上的漏洞。只有让无良游戏公司无利可图,增加他们的违规成本、违法成本,他们才不会再将贪婪的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李放)在24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