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地上地下,华原文化

来源:铜川日报 2020-06-24 07:34   https://www.yybnet.net/

郭建民

走近华原,就走近了耀州历史文化的辉煌。

恕我孤陋寡闻,坐井观天,守《志书》一隅,妄言华原自一圣四杰以降,后继乏人,名流鲜见,大家之后无大家。

其实,品味华原历史文化,何须固守一方《志书》,“耀故下县,荐立军州,旁辖六邑,既通朔徼,崖易遂殊,乃区区百里一小堠尔。坡阜绵属,五台、三石,则以浮屠老子之宫,登陟殊胜。诸渠南注,漆沮会焉,利及邻壤,而害独中之,典午以降,冠带上伐,彬彬盛已(顾曾烜《华原风土词》跋)。”

由此可见,华原耀州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地上地下,华原文化,无处不有,那些一代又一代的柳范传人,把他们的作品写在了耀州的大地上,可谓彬彬盛已。这类作品,志书无载,大地作证。有存世的历代碑石;出土的历代墓志;现存的木、石牌坊;匾额题字;家藏书画卷轴;先祖遗墨手稿、书香门第世传家珍等等。

邑人张光溥、常志诚先生长期致力于家乡历史文化的抢救保护、发掘整理、研究宣传工作,编辑出版了《耀州历代书画名人传略》《耀州当代书画者实录》两部历史文献资料,填补了地方志书的空白,为继承发展耀州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路史》记载,“阴康氏治于华原。”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原始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耀州的远古文化,其彩陶文化见于塔坡等1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在历史的长河中,耀州人从文字到书法,从写实到绘画,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丰富和发展了华原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艺术瑰宝。唐宋时期,耀州大地孕育出的书画名流柳公权、范宽,便是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使者。

汉魏以后,华原人文之盛,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人谓之有“京兆遗风”。东汉永和六年(141年),傅氏家族入住耀州,推动了耀州文化的繁荣,开创了书法绘画的新时期。南北朝时,耀州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融汇点,宗教盛行,寺庙林立,其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均达到相当高的高度。

魏晋南北朝后期,虽傅氏家族南渡,但柳氏家族和令狐氏家族的迁入,愈发促进了华原文化的昌盛。隨唐五代时期涌现出的孙思邈、令狐德棻、令狐楚、柳公绰、柳公权无一不是书法家,光柳氏家族入仕和做学问的多达150多人,令狐家族入仕的有30多人,加上孙、贾、曹、温等家族为仕者20多人,这些人,既是一代学问雅士,又是一代书画名流,他们的作品,从出土的大量碑石、墓志中得到了证明。

宋时,华原学风更盛,虽柳氏、令狐氏家族后裔多为官在外,但宋代在耀州为知州的名宦较多,如雷筒夫三世官耀,富言(富弼之父)、司马池(司马光之父)、黄庶(黄庭坚之父)、范仲淹、赵师民、赵文度、毕仲游、宋温舒等。从宋嘉祐三年(1058年)耀州始设儒学(官办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这一时期,耀州中进士的达109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大背景下,涌现出了闻名于世的大画家范宽、赵光辅。

明开国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又始设社学,每里各一所。嘉靖二年(1523年)又于神德寺旧址创建文正书院,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先后有贡生224人,其中17人中举,56人中进士。耀州望族成、左、王、乔、宋、辛、雷、刘、段、张氏家族入仕者甚众,涌现出了众多的书画名流,耀州文化又一次步入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留下了药王山碑廊一批书画瑰宝,《龟蛇碑》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清代至民国初期,耀州文化学风而下,跌入低谷阶段,柳范书画多有传承,惜出类拔萃者鲜有。但清代耀州的文人,无一不是功底扎实的书法家,从我见到的几处出土的清代州人墓志铭可见一斑,虽墓主身份不值一提,然其铭文书法堪称稀世珍品,均有其收藏价值。

走近华原,你不能不服,华原真是一块神奇的地方。

新闻推荐

江苏打掉一第四方支付平台 涉案资金达4.8亿余元

法制日报6月24报道,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会同张家港市公安局深入推进“净网2020”专项行动和网络重案攻坚专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地上地下,华原文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