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家采油厂在油价暴跌之下,围绕如何提升御寒能力,从厂长到一线技术人员,大家围炉夜话展开头脑风暴。一线技术人员连续提出接地气的驱油出井新方案:针对持续加大注水力度但效果不明显反而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提出“在给油井注水的同时进行注气作业,从而扩大波及范围”,这使得他们在一季度增油3.48万吨;针对既有注水注气已形成固定通道,波及不到躲在隐蔽处的原油的情况,想出采用注气并配以大泵提液方法,改变流势通道,让“油躲躲”无处藏身,日产原油提升30多吨;而针对油井附近的储量近在咫尺但无法抽上来的现实,他们摒弃在井旁打井或上大型压裂等大投入措施,巧用修井机,从既有井进行侧钻,大大降低了采油成本。
观察:仔细看三个技术措施,专业人士说,都谈不上“高大上”,只可以说是针对每一口井的油藏实际,一线技术人员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或工艺改变:如果不顾改变了的情况,仍然沿用既定开采技术,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这些变化或许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提升御寒能力,并非那么遥不可及,需要全部另起炉灶。许多时候,可以运用成熟的技术、工艺进行接地气的改造。而能够捅破这层窗户纸,一是企业管理者要信任一线职工,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毕竟他们才最熟悉每口井的脾气禀性;二是要鼓励一线人员打破思维惯性。随着持续大力度开采,油藏条件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开采者的认识、技术一成不变,油藏措施不适用,自然不会实现高效开采。采油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亦然。
案例:沈阳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一个车间在疫情平稳后的复工复产中,56名职工仅34人返岗,这使得在这里工作了23年的老车间主任变得焦头烂额:手工值班表上是密密麻麻的符号,天天排班得一个多小时,结果有的岗连着排班一个月,有的岗一周轮休3天,大家感到苦乐不均,职工有意见。其实,他遇到的烦恼,就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中的智能考勤系统就包括了排班软件。但由于市场上的考勤软件并非推送给企业的定制产品,相关技术还有待完善,结果他试用后发工资的第二天,好几个职工问他为啥扣了钱,他却说不清楚。于是,“试验到此结束”。
观察:在新技术的应用中遇到问题就退缩,回到自己习惯的套路上,这或许是发生在不少企业的情况。这样走下去的结果,是越来越不适应,最终会遇到诸如“手画不出来”的排班表这样的问题。
“换笔”,一定会带来阵痛,尤其是对工作多年已形成自己套路的基层管理者而言。但如果总是嫌麻烦,找理由把新技术拒之门外,习惯性选择逃避,不仅自己难以跟上时代,还会让企业技术的更新停滞不前,最终,或者自己、或者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对此,手握权柄的管理者不可不思。
除了基层管理人员,人们也会问,复工返岗的职工中,能够替岗顶岗的,扒拉来扒拉去,怎么就那么几个人呢?说好的一专多能呢?在这样一个靠技术吃饭的时代,既不能一专,又不能多能,工友,您没感到自身在职场面临的压力吗?
新闻推荐
6月20日,万众注目之下,CBA重启,中国篮球全力以“复”。这是目前国内复赛的第一个大型赛事,用姚明主席公开信上的话说,“战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