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交大陈玉钰造假保研事件曝出“隐形加分”黑幕。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值得关注。(6月22日半月谈)
陈玉钰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有好几科考挂了,但她在大一就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大二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出了论文,成功被SCI收录。如此“出色”,就在于她的父母为孩子不遗余力“隐形加分”。
其实,陈玉钰的事件并非个例。在我们许多普通家长面对诸多“才艺”“手工”课不胜其烦的时候,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却在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隐形加分”屡见不鲜,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隐形加分”如同一道高高树起的无形门槛,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伤害的是教育的普适性、公平性。
更忧心的是,这一“钻空子”的行为正在日益“圈层化”,且更隐蔽。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社会监管不力的情势下,“隐形加分”不仅侵蚀了本就稀缺的教育“蛋糕”,更有损教育公平。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今年是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年。每一次改革,初衷是给教育公平创造新的机会,但也总会产生新“空子”与新“门路”,因此,遏制“隐形加分”,约束隐形权力,维护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相关各方必须起而行之。 (斯涵涵)
新闻推荐
6月20日,广东东莞银行队球员威姆斯(中)在山西汾酒股份队球员刘冠岑(左)的防守下进攻。当日,在广东东莞银行篮球中心进行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