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亚茹
“驰援武汉,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一次选择,也是一生的骄傲,终身不悔。”二一五医院呼吸内科楚冬梅说。
第一次进舱时,楚冬梅从晚八点到凌晨两点,紧张工作六小时,收住80多位患者,铺床、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史、发放口服药。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一个班下来,衣裤反复干湿,护目镜内视线模糊,双层口罩下她呼吸加快,胸闷气短。当患者看到她外衣上的姓氏“楚”时,给她讲解:“楚这个姓氏最早起源就在湖北,你这算是回老家了。”听到这句话她无比温暖。
记得一次,楚冬梅管16-20舱的病人,有一个头发花白的奶奶一脸无奈步履蹒跚,她便上前询问,原来患者找不到自己的床位,走错了区域。楚冬梅搀扶患者,找回病床并交代护士。微小的举动,却让患者感动。患者拉着她的手说道:“等我好了,请你吃武汉热干面。”尽管当时护目镜里的雾水已经让楚冬梅看不清行走的路,但这随口的一句话,让她更加坚信驰援武汉的选择与付出。有患者说:“认为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到医护人员的眼睛。”这句话格外暖心。置身舱中,他们虽是病人,但也是与楚冬梅共同抗击病毒的战友。他们自发地帮医护人员为其他病友送药、发饭,给新入院的病友疏导心情……看到这些温暖的身影,瞬间让她“满血复活”。
谈及家人当初的感受时,楚冬梅笑着说:“驰援武汉,我没有告诉父母,每次接到父母电话,总推说医院忙。其实,疫情爆发的时候,我父亲胃癌术后复发,肾上腺、纵膈、脑部多处转移,正在接受第二阶段化疗,母亲身患高血压多年,经常头晕不适。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一年级,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毅然请战、奔赴与死神搏击的最前线。直到3月6日武汉光谷方舱休舱,我才主动给父亲播了视频,把实际情况告诉他。也给他展示我获得的“护理之星”荣誉证书,视频那边父亲高兴得笑了。”
“我想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它将是我终身难忘的人生经历,它不只属于我,它属于英雄的武汉人民,也属于为我提供坚强保障的每一位同事与家人,是他们让我安心工作,坚守初心。如今,一切恢复原位,很多人都会把我们称作英雄,但我心里觉得不是。”楚冬梅表示,“在武汉也是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还是要不骄不躁地对待工作。”(G)(2)
新闻推荐
记者从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