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吴珏辉 比特未来主义?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14 19:16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贾蕴博 scope艺术客

科技和艺术,谁更有想象力?站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伊始,感受着科技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不禁思考艺术未来的方向。就此笔者采访了中国新媒体艺术家吴珏辉。

自2010年创立UFO媒体实验室以来,吴珏辉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方式广泛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媒介、交互技术等,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在直面技术的同时,也体现出对技术的反思和调侃,这种思辨精神和黑色幽默,是他艺术实践中的独特气质。

吴珏辉

作为中国代表性的媒体艺术家之一,吴珏辉的创作轨迹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多元面貌,涉及交互、生物、信息科技等范畴,其作品常以装置、影像及剧场等形态呈现。多年来,吴珏辉活跃于国内外新媒体艺术领域,试图通过一系列作品与艺术项目拓展媒体艺术的边界。

会思考的技术与会技术的思考

会思考的技术与会技术的思考,是吴珏辉脑海里一直存在的问题。观念与技术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换句话说,是要一个美院学生学编程,还是要一个程序员懂艺术?

这个问题看似是技术与艺术的二元对立,但这背后体现出的其实是技术与艺术互为体用的关系。一方面,技术为艺术提供媒介上的支持,就像透视法之于文艺复兴绘画,或者信息技术之于新媒体艺术;另一方面,技术又因其本身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化,为艺术提供思考和表现的对象。例如本雅明眼中摄影和印刷术带来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并以此论述了古典艺术的灵光消逝和现代艺术的兴起;又如上世纪初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剧变与未来主义的兴起紧密相关。

“?主义 - 吴珏辉个展”昊美术馆温州馆 2016

艺术和技术之间的跨界融合正越发紧密而频繁,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打破人们对艺术的故有定义。甚至有时候很难再定义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中,技术的部分是什么,艺术的部分是什么——技术本身就表达着观念,而艺术本身就包含着技术。展望未来的十年,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会更加深刻,甚至“跨界”将不再发生——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无界可跨。

技术渗透下的科艺融合

短短几十年间,我们见证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信息爆炸和技术迭代的指数级增长甚至让文化和思想猝不及防。当我们回看过去30年的艺术运动或重要展览时,艺术变化固然存在,但就发展程度来说,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先进的技术所带来的创造力能量广泛作用于游戏、影视等娱乐产业和广告传媒等传播领域,从规模和深度上都超过艺术创作的应用。无疑这是一场技术引领下的时代变化。在这场革命中,艺术和技术之间的融合势必加深。

吴珏辉的艺术项目器官计划开始于2010年。其中《离线眼球》作品是一只可以脱离身体的人造眼球。如果器官可以分离,我们将会怎样?

一方面,技术会更加普及。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美术教育仍旧以绘画作为基础,掌握新兴技术的艺术工作者、教育者不多。而在近十几年中,新媒体作为艺术创作手段越发普及,艺术院校中出现了具有技术背景的新人才,艺术圈内的技术普及工作仍在持续地展开。以吴珏辉所任教的中国美术学院为例,下设的跨媒体学院已经为中国当代艺术界培养了大量人才。今天在学习编程技术的中小学生们,在未来的十年就会成为掌握未来媒体语言的综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高新科技也会从根本上改变艺术世界的运行方式,未来艺术的创作、展示、观赏、流通、收藏等都会发生变化。创作可以是代码的编辑,作品在互联网上传播,屏幕会分享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艺术的欣赏变成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甚至人工智能也会发表艺术评论。整个体系的变化将会为艺术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将是艺术变革发展的重要机遇。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想象

吴珏辉作为联合策展人,2017年参与了今日美术馆的第二届“今日未来馆”。“上帝不小心点开了一个zip文件,再一次宇宙大爆炸!不同格式喷薄而出……”

短片《.zip格式大爆炸》概念+导演 : 吴珏辉/视觉 : 林志胜、王志昂、pink;money/音乐 : 王浙辉

在讨论未来的时候,历史往往是一面可以参照的镜子。20世纪初轰轰烈烈的未来主义运动可以给我们的畅想带来一些启发。1909年,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对于技术的狂欢和对未来世界的畅想时,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Marinetti)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他宣扬科技进步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变,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未来主义者们要打破旧世界,再造新世界。未来主义者们崇拜科学和机器,赞美速度、力量甚至战争,他们用诗歌赞美飞机和汽车,认为这比古典大师的艺术更美。

技术崇拜的能量蔓延到文学、艺术、思想和政治,未来主义从意大利蔓延到整个欧洲。马里内蒂影响了俄国未来主义的代表人物赫列勃尼科夫和马雅可夫斯基,1912年俄国未来主义运动兴起,他们支持布尔什维克,与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1914年一战爆发,未来主义者大多鼓吹并参与了一战。同年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他宣传未来主义同法西斯主义的亲缘关系,并成为意大利法西斯的一员。

吴珏辉/响尾蛇/动态装置/最大运动直径260mm

第零回n.0 - be yourself 杭州JNBY 2015

技术支持:汪丰、张亚东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争和先进武器带来的灾难使欧洲兴起反理性主义思潮,未来主义渐渐销声匿迹。这期间,达达主义作为“一战的伤痕艺术”,对狂热的权力崇拜和理性崇拜进行了反思和解构。

“未来主义”重现?

我们此刻面临着何其相似的局面。全球化进程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于未来的无限幻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凯文·凯利(Kevin Kelly)和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在各自的著作中预言了几十年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2017年迈克斯·泰格马(Max Tegmar)在著作《生命 3.0》中描绘了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吴珏辉/神经星云/脑机接口装置/尺寸可变/道窖艺术节

东莞 2016 脑机接口:neuracle 技术支持:朱剑非

未来主义者们的畅想在21世纪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狂欢中依然能找到踪影——钢铁和机器被如今的智能芯片和大数据所取代,福特T型车变成了特斯拉和无人驾驶,具有人格的机器变成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加速下的全球化赋予了娱乐、消费远超以往任何运动的影响。奇点预言、太空移民、生命和宇宙的终极思考,自未来主义运动之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想象和讨论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

回到艺术,1910年意大利画家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卡拉(Carlo Carra)、巴拉(Giacomo Balla)等艺术家发表了响应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画家宣言》,艺术家们的宣言和诗人一样热烈而充满煽动性。

观众经过传送带时被扫描,生成数字灵魂。观众可下载并保存自己的“比特魂”。

“艺术家的硬盘”展览,武汉K11 Select / K11艺术村2019

“我们把自己的理想与未来主义诗人们的理想融合在一起,发出了暴动的吼声,这吼声并非出自一个小范围的美学圈子,而是代表了沸腾在今天每一位富于创造精神艺术家血管里的强烈愿望。”

未来主义绘画、雕塑、建筑、服装都充满了运动的能量、暴力的混乱以及机器钢铁所展现的工业气息。毫无疑问,未来主义风格激进而强烈。下一个十年会出现“新的未来主义”吗?它会是什么风格?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的社会剧变,会不会引发另一场灾难?我们如何面对智能?会不会有针对人工智能和数据垄断的反理性主义出现?

独立的态度和思考

在吴珏辉看来,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反思一直都存在且必要。吴珏辉提到他的老师耿建翌有个“近大远小”的理论,离一个事物越近,它在你眼中就会越大,但当距离太近的时候,它就会大到遮蔽掉你的视线和其他可能性。因此在技术浪潮中,艺术还需要跳出一点距离,用观察者的视角再去审视。

观众将头伸入《倒计时鸵鸟》作品中的圆形黑洞,闸门闭合,倒计时启动,像鸵鸟一样开始自我隔离。隔离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9999秒。隔离期间头无法退出,除非别人按下停止开关。感官黑洞中空无一物,但你会想很多。

技术支持 : 汪丰

未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对技术的反思也将会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内容。尽管媒体、技术、未来等在吴珏辉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达达”气质——在幽默和调侃中的反思。这种气质让他的作品更像是一件 “艺术品”,传达观念和思考,而不是某种“技术洗礼”的科技装置。他的“脑电站”“错造物”“器官计划”“时间塔”“倒计时鸵鸟”等一系列作品,没有晦涩难懂的复杂理论,而是将人机关系、技术与思想的关系巧妙地呈现出来,具有独特的视角,同时又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十届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2019,吴珏辉的《比特塔》动态装置作品展出于奥地利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圣玛丽大教堂。展览“UNLEASH”由柏林艺术平台YAIR策划。

视觉 : 王志昂 / 声音 : 冯昊

即使在艺术与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甚至艺术创造越发“依赖” 新技术媒介的时代,艺术仍要保持其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在技术崇拜的大环境下,艺术不仅是创造的参与者,还应该是时代变化的冷静观察者。艺术家要能提出不一样的观看视角和思考角度,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艺术家的硬盘——展览出入口作品

吴珏辉于2019年在武汉K11策划的艺术项目“艺术家的硬盘” 就体现出对于数字时代的反思,他用硬盘的结构和信息处理方式来比喻这个展览,用数字时代的全新词汇来描述艺术事件的发生。

展览的出入口被设计成了两条传送带,每个看展的观众都必须躺在传送带上进出——这既是一件作品,也是必经之路。出入口的设计与墙上的电脑桌面投影相呼应,将人的出入模拟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吴珏辉把展览和每个参与者比喻成硬盘里的数据,以一种信息化处理的概念来隐喻展览空间,以幽默荒诞的手法形成输入、输出、批处理、加载、清空等一系列操作。艺术家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这件作品他巧妙地设置了观众参与展览的方式, 同时表现了人在大数据时代的“异化”。

2019年初,吴珏辉在武汉K11 Select / K11艺术村策划了“艺术家的硬盘”展览。传送带装置作品《灵魂磁盘》是展览的唯一出入口,观众必须“躺着进躺着出”,如同被安检扫描的物品,化身为数据,出入于硬盘。

机械装置 : 汪丰、饶广禛 / 程序及视觉 : 曹雨西 / 网络实时呈现 : 王竑、王志昂 / 声音 : 刘晓江

传送带的隧道被设计成了扫描仪,非常像机场或地铁时过安检的情形,人出入时像过安检的物品一样被扫描和观看。入口隧道上安装了镜子和激光,观众躺着进去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被传送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给观众传达了一种自己被观看的状态。在出口的传送带上,观众被三维扫描成了数字化形象。当观众出来之后,可以即时看到自己被扫描的图像,并可以把图像上传到自己的手机和社交媒体上。吴珏辉从这个角度讨论了在大数据面前“人”的存在方式——人和物一样都变成了被扫描的对象——“人”变成了一 种“无差别的数据”被观看和收集。

数字时代用何种语言描绘未来?

语言对人的影响和自我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人类是 用语言思考”,那么,我们现在日常面对的信息语言,已经深刻地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生命结构。当我们在试图描绘未来时,是否想过在未来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会发生什么变化?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套语言:它将所有的对象都数据化了。从“摹拟时代”走向“数字时代”,人类的语言和思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套系统下,所用的对象都被以数据信息的方式加以描述。无论一个人的内在是多么具体、复杂和多元,其呈现出的都只是一个ID化了的文件名,实体生命被降维打击般地转化成了数据信息。

.X跨媒界艺术之夜-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2019-2004

吴珏辉与UFO媒体实验室联合冯昊、郭锐文、郭熙、洪启乐、花形、刘晓江、pink;money、王长存、王家明、王浙辉等艺术家及团体受邀策划开幕艺术现场,宋振熙和兰婷作为顾问。他们创造了一个“沉浸式数字艺术系统”,渲染出观众参与其中的多个平行空间。上图为王浙辉和王志昂的作品《凝视》。

吴珏辉说:“信息时代出生的人,自带比特基因。我们的视觉越来越像素化,我们的思维也越来越数字化。”——不仅思维,甚至身体也数字化了。

这种全面的“生命数字化”表现在大数据对于人的描述。数字时代将有生命的人变成了数据的、ID化的人。“人”的具体因素被转化成了数据统计,人的“身份”——变成了号码和社交媒体的ID头像,语言和肢体的表达变成了信号和微信表情,我们的爱好和习惯被电商用大数据的方式捕获,甚至每个人每天的脚步、每年的行踪,都会有信息化的追踪和分享。

本文刊载于《Scope艺术客》第30期

撰文 / 贾蕴博

图片 / 吴珏辉

- end -

扫码购买《Scope艺术客》第30期!

原标题:《吴珏辉,比特未来主义? | 艺术客 ·2020春夏刊》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河北多地启动应对机制 加强对北京市场供应、保障首都菜篮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14日将组织60万斤(300吨)蔬菜输往北京,缓解北京农产品市场因突发疫情导致的燃眉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吴珏辉 比特未来主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