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活动中,“垃圾分类”入选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随后,多地相继出台相关措施,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众所周知,自从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以来,垃圾分类逐渐在试点城市展开。尤其是2019年,以上海为代表的46个试点城市,陆续出台垃圾分类政策,使“垃圾分类”热度不减,继而成为年度流行语。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而如今,还有半年就到年底,能否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当然,“垃圾分类”成为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之一,本身就说明,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对垃圾分类越来越关注。而身在试点城市的人们还必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因为垃圾分类涉及到每一个人。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显然够大。从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各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垃圾分类措施,并都取得了一些成效。
而受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垃圾分类必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项工作艰巨而复杂,是一场传统生活方式与新发展理念之间的博弈,不可能一蹴而就,却也不能拖延。当前,各试点城市都在为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提速,从完善立法到技术标准,从处罚到奖励,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再到提升管理水平等,都在逐步推进。可见,“垃圾分类”成为年度流行语也是必然。
然而,人们高度关注垃圾分类,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就能做到一帆风顺。目前,各地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起色,也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但若想让“垃圾分类”从流行语真正变为实际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尽快弥补工作中的短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唯有最终实现既定目标任务,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新闻推荐
记者|江帆编辑|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6月5日消息,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阳煤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白英(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