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第12期修正其心 德润其身 《大学》的和谐观

来源:内江日报 2020-06-06 07:24   https://www.yybnet.net/

◇翁礼明

《大学》是《礼记》(《小戴礼记》)里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经后世学者考证,认为是秦汉时期的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推崇,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孟子》《中庸》并称“四书”,《大学》便成为学界公认的儒学经典。宋代之后《大学》被官方确定为科举取士的必读书目。

“大学”即大人之学,意指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大学》是一部以培养政治精英为目标的教育哲学读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宗明义,阐述大人之学的宗旨是彰显光明的德行,并推己及人,教化民众革故鼎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这可视为儒家学派最高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一、人格建构:修正其心

《大学》对士大夫的成长路径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认为政治精英需要经历知识积淀、身心修养到管理经验积累的过程,才能实现天下太平的政治目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孟子也有类似的表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在儒家先哲看来,士大夫自身的人格建构是建立外在事功的前提,士大夫只有做到心灵和泰,心中和乐,才能感化他人,让人感到安宁,即修己方能安人。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修身即修正自己的容颜、言辞、姿态和仪表,修炼自己的心性、品行和人格。

修身的前提是正心,正心就是要做到光明磊落、不偏不倚。《大学》举到了四种“不正”之心,克服这四种不正之心,是正心的重要方式。

“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即勃然大怒。极端愤怒是人失去理智的表现,人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往往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往往会将过错推卸给他人,往往会将错误进一步扩大化,因此忿懥的情绪状态必定会使人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恐惧”即畏手畏脚。“恐惧”会使人瞻前顾后、没有担当、没有气度、没有胸怀,使人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力,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行为失误,因此“恐惧”也会使人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好乐”即特殊嗜好。特殊的嗜好往往会遮蔽人的视野,使人沉醉于狭隘的视阈,从而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世界,因此“好乐”一样会使人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忧患”即患得患失。“忧患”类似于孔子所说的“小人常戚戚”,“忧患”容易导致没有勇气,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在决策时左顾右盼,因此“忧患”同样会使人不得其正。

修正其心是士大夫建构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既要摒弃鲁莽武断和畏手畏脚,又不能玩物丧志和患得患失。只有不断陶养自己的人品,做到不怒,不恐、不好、不忧,才能做到心胸坦然、堂堂正正,才能始终保持中正平和的情绪状态。

二、新民之道:德润其身

士大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目的一方面是实现自我的身心和顺,“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人品高贵的君子以道德品行来滋养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身心宽畅、中正安舒;另一方面是用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去教化民众,使社会止于至善。

德润其身以培育“新民”为旨归,新民之道是儒家学说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大学》引用商汤时期的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说明去垢生新的重要性,就人像洗澡一样,今天洗掉了污垢,成为一个清洁的人,但并意味着永远洁净,需要天天清洗,才能确保永远清洁。儒家先贤以身体比拟精神,喻指士大夫每天都应洗心革面,使灵魂得到净化。《大学》还引用《尚书·康浩》“作新民”来激发民众弃旧从新、弃恶从善,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突出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为了充分阐述因时损益、变法维新的重要价值,《大学》引用《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来佐证。周国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臣服于商王朝的统治,是商王朝的附属小国,周文王致力于国家制度的革故鼎新,以礼乐文化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国家治理体系,最终推翻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势力强盛的大周王朝。革故鼎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这说明改革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祛除社会弊端,使民族强盛的重要法宝。回首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虽历经风雨但经久不衰,源于通变则久的创新精神植根于民族的心智结构之中。《大学》反复引用先秦经典对新民之道的论述,意在希望政治统治者推行仁政,施惠于民,体现了儒学精英推动仁政理想的坚定信念。

《大学》的新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著《新民说》和举办《新民丛刊》倡言变法维新,青年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传播共产主义理想,并团结一批共产主义政治精英。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华夏文明是在创新精神引领下创造出来的伟大文明。

新闻推荐

北京下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记者王君璐罗鑫)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5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第12期修正其心 德润其身 《大学》的和谐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