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鹏
有人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摸底考试”,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进行了一次集中检验。通过“考试成绩”发现,公卫人才培养以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确实存在一定短板,尤其是人才流失方面。因此,不少专家呼吁:“不能等疫情来了才重视公卫人才。”
不可否认,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从政府、社会、高校各方发力,其中加大投入和提高重视是第一步。笔者通过搜索近期的媒体信息发现,广东、上海等省、市、区相继出台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做大做强公共卫生人才成为了措施中的亮点,甚至提出稳步提高人员薪酬水平、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的要求。据了解,当前我国约有100所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约70所院校培养硕士研究生,约30所院校培养博士研究生,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培养体系。
同时,此次疫情发生后,教育部门已将“公共卫生”作为研究生扩招重点,清华大学也携手企业打造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按照发展规划来看,我国公卫人才将迎来“量质同升”的发展阶段。当前数据显示,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中,仅44.2%拥有本科以上学历、12.5%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育部门的强势介入,势必改变这种局面。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形势向好,一大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将疾病“扼杀在摇篮”的公共卫生预防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短板相继暴露。不过,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弥补短板、做大做强。
我们知道,“疫情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才彰显出“亡羊补牢”的重要性。认识充足、干劲十足,笔者坚信,未来的公卫人才培养和公卫事业发展,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新闻推荐
北辛植物园,位于龙泉路北首,高速路出口,分东西两大园区,东区占地300亩,有一中型人工湖和一池塘,园区植有丁香、国槐、白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