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四者联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未来的人才”。此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提出相关建言建议。
他认为,要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但当前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仍未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机制,普遍存在“校热企冷”、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参与度不深的问题。
“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比如企业理念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我们“用人”就行了。”施大宁对澎湃新闻说,再加上国内这方面鼓励政策也需完善落实,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在这其中的组织、协调角色。
他建议,可以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教育、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构,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步规划和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此外,可从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入手促进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比如从教育费附加税中划出专门经费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根据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规模、层次和水平等,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落实企业参与办学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也可加快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动员和组织属地行业骨干企业、高校学校(含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或实习实训基地,区域内企业和学校共建共享;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负责审定这些集团(联盟)、基地的培训资质,开展质量评估和监督等,学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实践教育。(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江西一船主“小证开大船”,涉无证驾船被罚。5月26日,澎湃新闻从长江航运公安局南京分局仪征派出所获悉,25日上午,公安检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