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第11期存心养气仁政王道 《孟子》的和谐观

来源:内江日报 2020-05-23 08:23   https://www.yybnet.net/

◇翁礼明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门人,学成之后游走于诸侯之间,虽备受礼遇,但终不见用。后授徒讲学,与门人共著《孟子》,流传至今。在思想上孟子继承和发展的孔子的仁学思想,将孔子仁者爱人、仁者达人的社会和谐思想融入人的心灵结构和社会政治模式的建构之中,并以“内圣”之道和“外王”之术示人。

一、内圣之道:存心养气

孟子的内圣之道植根于人性本善的理论主张。在《孟子·告子上》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水往低处流是水存在的一种自然状态,“善”之于人性犹如“下”之于水,亦即人性善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本性、天性和本能。在《孟子·告子上》和《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不忍人之心都是人的善心的呈现方式,都是人的良知、良能的表达形式。性善论支撑起孟子儒学思想的理论体系,也奠定了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被懒惰、声色、物欲、残忍等不善之心所占据,好逸恶劳、贪生怕死往往成为人性最直观的表达形式。那么,如何抵御外在的诱惑,保持自己本有的善心呢?孟子以存心养气的内圣之道作为保存“赤子之心”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孟子看来,内圣之道就是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以“仁”存心,以“诚”待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类下》)君子是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之仁和君子之礼都必须出自内心之“诚”,无“诚”之仁、无“诚”之礼都是对仁和礼的亵渎。因此,“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思诚之极致,乃为至诚。孟子认为,诚恳之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主宰作用,是保持人的善良本性、提高人的内在力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自己的精神旨趣、涵养自己的意志和德性,孟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养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是一种由道义和信念互相融合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境界,是一种刚正不阿、至大至勇的精神力量。只有具备浩然之气的士大夫才能坚守道德理想,做到富贵而不会迷惑,贫贱而不会改变节操,面对强权而不会屈服。意欲养成浩然之气,必须坚持人品修炼、动心忍性、存养正气,不断提高自己内在精神品质。浩然正气培育了志士仁人在民族危亡关头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操守和尊严。

二、外王之术:仁政王道

孟子将孔子的仁学思想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以保民而王、制民恒产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仁政即仁慈的政治,是指统治者从仁者爱人、仁者达人的基本观念出发,以宽厚待民、施惠于民作为政治方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平民百姓的物质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

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无义之战此起彼伏,各国诸侯都信奉“霸道”而展开残酷的武力相争,要说服诸侯君主弃“霸道”而用“王道”,并非易事。而孟子游说各国诸侯的主要目标恰恰是传播和推广他的仁政王道学说,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对仁政王道政治理想的讨论:“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因受尽凌辱而郁郁寡欢,有“以暴制暴”的企图心。孟子苦口婆心地劝告梁惠王,希望他坚守仁政王道理想,通过减少刑罚、减免赋税、深耕细作等手段满足百姓之需,并在此基础上培育老百姓孝悌忠信的道德品质,使百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最后孟子希望梁惠王坚信“仁者无敌”的人生信念和政治功用。

孟子对人性的良善和人的内在力量充满了高度的自信。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认为圣人尧舜可以做到的事情普通人同样可以做到,鼓励人们自强不息,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他对实现仁政王道理想的坚定信心。同时,孟子还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即人的德性可以和宇宙万物相互沟通,万物之理即人心之所在。孟子的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为历代社会精英找到了安身立命和经世安邦的路径,许多志士仁人从孟子的儒学思想中获得了不断提高德性修为,不断完善自我的精神动力,引领历代政治精英心忧天下、仁政爱民,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新闻推荐

学机械的攀登队长袁复栋:半路出家 只想把所有人安全带回家

学机械的攀登队长袁复栋:袁复栋。封面人物我给珠峰量身高5月21日,由于天气原因,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回撤。...

相关推荐:
深圳凭啥了不起2020-05-23 08:31
猜你喜欢:
评论:(第11期存心养气仁政王道 《孟子》的和谐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