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金陈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全国两会,昨日正式在北京拉开帷幕。
因时而异,今年的两会,注定是特殊的。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1分钟,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推迟召开、缩短会期、调整形式,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现实背景下,21世纪二十年代新局开启时的全国两会令人感慨万千!
初心不改,今年的两会,同样是常规的。特别时期、特别会议上的集体默哀,宣示的依旧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态度。全国两会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常规制度性安排,是代表委员们代表人民共商国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合,因疫情延迟却节奏不变、经岁月洗礼而初心依旧。全国两会永远是人民的两会,永远是中国社会人民当家作主最真实的写照。
人民的两会,共商人民眼前事。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变化和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何凝聚战“疫”共识、促进疫后发展是人民当前最关心的事。疫情改变的不仅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节奏,还有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对未来的预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为。连日来全国媒体纷纷报道各类愿景,“建议推出消费刺激措施”……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也聚焦于此,这些建议更在网络公共空间引发广泛讨论。一项项建议被提出、一条条意见被发表,正是在这个深入互动的过程中,全国人民最大的同心圆才能被绘就、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才能实现。
人民的两会,共议人民身边的事。今年的全国两会,审议民法典草案是一项重要议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冠名的法律,被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去年底公布草案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民法典事关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它关乎公民人格权的保护、关乎不同物权主体受平等保护、关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民法典事关公民人格、人身及财产等方面的权益,从根本上指向的是在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如今,这部举世瞩目的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审议,离最终颁布只差临门一脚。“典”,有典范、典籍之意。中国首部法典就落在民法上面,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回应的是人民的需求,保障的是人民的权益,体现的则是念兹在兹、民生为本的情怀。
人民的两会,共谋人民未来的事。站在21世纪二十年代的历史节点上,今年还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小康社会”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战略构想,到正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前置定语从“建设”变为“建成”,再到如今即将梦想成真、呼之欲出,几十年的时间记录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奋进不歇、铭刻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见证了共产党人的矢志不渝。
今年还是系统开展“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极具里程碑意义。站在这里,展望下一个五年,我们相信,人民的生活会更美好;展望下一个百年,时代相信,祖国的未来会更精彩。
两会是人民的两会,是民意的会场,其所商、所议、所谋都是民心之所向。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唯有如此,方能发挥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凝聚共识、一往无前,在时代的浪潮中集民智民力,共同推动“中国号”的巨轮劈波斩浪、持续向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世光通讯员袁士卿)为了确保复工人员工作安全,日前,中建二局四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邀请核酸检测机构走进工地,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