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欠发达地区发放消费券,效果会比发达地区差吗?5月19日,北大光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政府给予每1元钱的消费券补贴,能带动5.3元至7.7元的新增消费,效果甚至好于东部地区杭州的“3.5倍效应”。
报告特别指出,应防止消费券异化成商家的促销手段,政府应当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群众,能够真实地减轻消费负担;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微企业,需要无区别对待,不设置商家准入门槛,避免可能产生的权力寻租。
该报告是光华管理学院刘俏、沈俏蔚教授研究团队,与蚂蚁集团研究院消费券研究联合课题组系列研究成果的第二部分。4月27日,课题组基于对杭州市消费券实施情况的研究分析,联合发布了《疫情之下的消费重启——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报告,提出了在杭州,每1元钱的政府补贴的杠杆效达到3.5倍以上。
为了进一步验证消费券拉动消费、复苏经济的效果,课题组聚焦广西进行了第二次分析。先后两次研究,涵盖了西部地区和长三角中心城市,样本差异较为显著。
针对目前直接发钱好还是发放消费券好的学界争议,课题组认为,如果从提振消费角度,消费券效果远远超过现金或是现金券。同时,一手以消费券促消费,一手以现金券保民生,两者不矛盾。
报告分析称,在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数字消费券发放以促进消费,与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两个政策目标迥异。前者是为了刺激消费,后者是纾困与保障民生,讨论政策议题时切忌将两者混在一起。
刘俏认为,据报告测算显示,中国有近10亿移动支付用户,每人发放500元消费券,可以立竿见影地拉动消费。全国范围内5000亿的消费券核销能够带来4.25%的社会消费总额增长(注:按3.5倍的拉动效应测算),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巨大。
但如果采取另外的政策手段,例如通过现金发放或是个人所得税减免,同样将5000亿元返还给个人与家庭,其中有多少会转换为消费?报告认为,如果从提振消费角度考虑,消费券效果远远超过现金或是现金券。
消费券是否会进一步加剧数字鸿沟呢?研究显示,数字鸿沟问题在广西消费券使用中并不明显。从年龄上看,与杭州结论相似,消费促进作用与年龄维度正相关,51岁及以上人群的消费促进作用最强;低消费水平人群最大限度地使用了消费券进行新增消费。
报告建议,对于低收入群体,建议现金券的发放可与消除“数字鸿沟”联系起来,通过电信、第三方支付平台、财政、民政等多部门的协同,甄别出受益群体,提供基础移动设备,借此将逾2亿低收入群体纳入到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数字经济体系。
如何设计可以起到更理想的政策效果?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发放设计简单的全品类消费券效果更好,而非行业券。比如,广西地区4月9日发放的无门槛通用券,对新增消费拉动作用达5.3倍,平均核销金额是行业券的4.5倍,拉动总消费增长最高超220%。
这一观点与此前杭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朱铮对澎湃新闻记者阐述的观点相一致。朱铮表示,杭州消费券简单易用与其“所有商家全覆盖”的特征紧密相关。杭州市并没有指定相关消费券专门用于某些特定行业领域,也没有指定商家。
消费券政策是否有常态化的必要?报告建议,为防止短期的问题迁延为长期的疲弱,应将消费券升级为全国范围的年度政策,长效助力消费恢复和发展;在恢复经济、扶持受疫情冲击最大和最直接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方面,短期乃至本年度内大力提振消费要比投资的效果更好、更直接。
报告总结称,多个城市的“数字消费券”实践证明,消费券带动效果显著,具备在全国范围发放的可行性,有必要作为重要政策选项大规模推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2020年5月20日14时,上海召开第80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邀请长宁区区长王岚、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