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5月17日消息,2019年下半年,修例风波重挫香港旅游业。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使业界雪上加霜。停业逾三个月的香港海洋公园日前宣布,公园现金流濒临枯竭,如无资金注入,最快将于6月倒闭。
业界人士认为,香港特区政府拟向海洋公园拨款54亿港元,固然能及时“止血”,但更重要的是香港社会需更加齐心抵制暴力事件,以及公园需改善管理和运营。
社会事件叠加疫情
2019年下半年,修例风波引发的社会暴力事件不断,重挫香港旅游业形象,访港旅客量急剧萎缩:去年7月至12月,海洋公园仅接待游客约190万人次,同比跌幅超过三成。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海洋公园1月下旬宣布暂停营业,至今未能开业。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过去三个多月受疫情影响,公园面临“零收入、零人流”的巨大挑战,运营情况进一步恶化。
根据海洋公园向立法会提交的报告,受社会事件影响,公园预计2019-2020财政年度亏损超过6亿港元。海洋公园主席孔令成表示:“如果没有任何新的资金支持,海洋公园预计将于2020年6月破产。”
安全,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标尺。“疫情可以控制,但暴力事件如何立刻停止?当一个地方频频因暴力事件、“揽炒”登上头版头条,又有哪位游客敢来呢?”香港旅游业雇员总会理事长梁芳远反问。
梁芳远表示,香港旅游业已经陷入“冰河世纪”。数月前,海上食肆“海鲜珍宝舫”黯然停业。如今,暴力事件再次抬头,海洋公园恐沦为“揽炒”的下一个牺牲品。
竞争增大,缺乏创新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海洋公园就初显颓势:在2015-2016财政年度,海洋公园接待游客人次降低至600万,此后连年亏损超过2亿港元。
梁芳远表示,2003年后,海洋公园曾迎来十年黄金期。此前香港人口难以维系一个大型主题公园长期运转,但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广阔的内地市场为公园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在“个人游”推出的第一年,内地游客已达海洋公园入场人次的一半以上。十年间,公园接待游客人次从370万增加至2012年的逾700万,并于同年荣获“全球最佳主题公园”大奖。
坐拥庞大市场,为何依然走向没落?不少受访者认为,失去吸引力是海洋公园没落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海洋公园缺乏创新,一直原地踏步,致使其吸引力日益减退,难以挽留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会董丘健和指出。
今年1月,海洋公园向特区政府申请逾106亿港元资助,以开展大型重建计划。而公园上一次完成大规模重建则是在2012年,距今已过去了8年。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认为,海洋公园过度依赖内地游客,而香港邻近地区陆续兴建主题公园,市场不断被分割。“虽然各大主题公园卖点不尽相同,但竞争对手增加,依然导致市场越分越薄。”
湖北游客李女士表示,她每年去两次香港,游玩的目的就是看海。“我最喜欢的是海洋公园的缆车,坐在缆车上可以俯瞰海洋。”但她直言,公园游乐设施陈旧,多年不曾翻新,加之门票并不便宜,吸引力大不如前。
改善经营管理,求新求变
海洋公园1977年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超过1.5亿人次,对香港社会的贡献毋庸置疑。以2018-2019财政年度为例,海洋公园为香港带来额外消费逾79亿港元,衍生的经济效益超过39亿港元。
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林振昇表示,一旦海洋公园倒闭,约4000名全职、兼职员工将难以维持生计,将对基层员工、海洋保育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造成严重打击。
梁芳远表示,公园应痛下决心求变,在改善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巩固本地游客,重新赢回内地游客,同时拓展海外市场。
作为教育和保育基地,海洋公园饲养动物约7500只。20世纪90年代至今,公园已为超过100万名学生提供教育活动,并捐款逾1.5亿港元资助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等物种的研究。
丘健和建议,公园应去芜存菁、集中优势,继续发挥海洋生态教育、保育、研究等功能;同时拓展高端增值休闲旅游,兴建水疗度假主题酒店、翻新登山缆车车厢等,以吸引高端商务旅客。
梁芳远则认为,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全球旅游业趋向个人行和小型旅游团,不只海洋公园,整个香港旅游业都须改变传统模式、求新求变。旅游业界可以转向绿色旅游、深度旅游,同时推出人工智能讲解等,辅助游客沉浸式体验香港。
她还强调,一个城市的待客环境奠定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如果一个城市以黑暴闻名,游客怎么敢来?香港迫切需要制止暴力、营造友善的氛围,提升我们的“待客之道”。”
(原题为《新闻分析:社会事件叠加疫情,香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濒临破产》)(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获悉,当地鼓励市民反映疑似、确诊病例,经核实被反映对象为疑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