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近期决定对新闻传播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战略性调整引发外界关注。
5月1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闻学院”)通过现场加网络远程在线的方式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会上官宣了“学校反复研究、慎重决策,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的消息。
彭刚要求,学院要扎实深入地推进工作,落实邱勇校长5月6日调研新闻学院时,代表学校提出的改革发展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重视和支持青年教师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继续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彭刚提到的“邱勇校长5月6日调研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网5月7日已有报道。
报道称,5月6日下午,邱勇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调研。邱勇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国际话语权问题的核心是理论体系。
“面对突发疫情,公共卫生与健康等学科暴露出了短板,但同时也为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重大的发展机遇。学校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应对变化,第一时间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全校性在线教学,持续推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修订学位评定标准,加强和提升人文基础,调整大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长远发展。”邱勇对教师代表关心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作出回应时表示,“新闻学院不只是清华大学战略性布局的学科,更要成为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学科。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闻学院要改革奋进,重新定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学科发展,努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针对学院下一步发展,邱勇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学科的发展定位要形成共识。新闻传播学科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和人文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国际话语权问题的核心是理论体系。第二,人才培养要着眼国家需求,着眼高端。新闻学院要坚持以终为始的理念,根据人才的去向和人才发挥的作用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学校将加大支持力度,为新闻学院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第三,要加大青年学者的培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着眼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和国家战略的长远发展,改变办学格局,真正起到标杆旗帜作用。第四,要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新闻学院要继续扩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范围,加强包括学院、学者和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做好国际舆论引导,提升国际话语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原创袁欢文学报张玲玲如何理解小说家的身份?青年作家张玲玲尝试用纳博科夫的“小说家是捕蝶者”来解释:““捕蝶者”这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