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锋
雨一直下,双休假日,好像张雨生的一首歌曲名字一样。连续的阴雨天,一本装帧素雅的铁凝散文集——《会走路的梦》让我在雨天假日里的精神生活过得愉快而又温馨。
散文集共分五个部分,我用了四个下午读完。在第一辑《会走路的梦》中作者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往事,描绘的淋漓尽致,让读者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亲情,一种历久弥新的亲情。作者的散文笔触是细腻的,感情是真挚的。虽然收入的文章只有二十四篇。但是每一件小事,每一段回忆,每一个篇章都让人感觉到一个真挚、真情、真实的作者。《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中有对母亲挤公共汽车的抱怨,《一千张糖纸》中有对表姑欺骗谎言的怨恨,《一件小事》《22年前的24小时》中有自我的窘迫,既有一种跨越时代的亲情传递,又有内心世界的真情流淌,正是一种感情的真,让人读来倍感真实感人。
在第二辑《惦念》篇章中。作者怀念与孙犁,怀念与冰心姥姥的点滴往事,再现了文坛历史的真情交往。在《温暖孤独旅程》一文中,他在描写汪曾祺老时写道: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回忆贾大山,那些与名作家之间的交往感情流露。但是作者在《寻找徐立》中给人的感觉更加让它真实、感人。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不曾让作者记得面貌而又留下回忆的一个武汉女孩,更值得珍贵的是徐立这个小女孩因作者一句半开玩笑的话,真诚地购赠一本《甜蜜的拍打》,这可是作者“自己尚不知道的自己的新书”,我想这对于作者这样的大家来说也是不多见的。诚如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他们不是一座城市的骨架,却肯定是这城市的血肉,没有血肉,城市的温暖又从何而来呢?我想,这难道不是现实的生活弥足珍贵吗!
类似的情节还出现在第三辑中的《空中朋友》,作者飞往北欧时,遇到邻座的上海女孩刘清华,空中相遇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两人的内心是敞开的,是不设防的。一个女孩的遭遇和作者在空中的短暂交流,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份真挚和真情,以及作者对刘清华的牵挂。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又何尝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我从美国带回一块开滦的煤》中,讲述了一位20年多前到开滦煤矿演出、现为国际笔会美国南方分会主席斯卡依·莫迪女士,临走时,在开滦煤矿锻炼的学习音乐的大学生赠送给她一块煤作纪念。二十年以后,经历过地震后的开滦再难找到原来的大学生。但她坚决把这一块煤请作者带回开滦,寻找他曾经的主人。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感情,也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珍贵友谊。任何一位读者都会被那份情感,那份浸润着时间、空间、种族、肤色的情感,那份纯净的像一块煤、柔软的像一片云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没有利益的纠葛,只有情感的相通。这样鲜活的例子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那么感人,那么优美。在《波士顿的河北老乡》《探访艾滋病人》文中,跨越在河北保定与美国华人的情感,无论是老孙的邀请还是小孙的相送,无论是在探访艾滋病人的种种细节当中,展现出无论是何时何地何处何人,情感永远是没有国界的,怎么能让人不感动呢?
在第四辑《画缘》中,作者描写的《农民舞会》、《称金少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怀念插图》,更让人爱不释手,情不自禁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毕竟一个美术大家,能把小说作者心中的美丽,通过图画精准地展现出来,这该是多么高度的心灵相通与契合,更是一种大家大智慧的表现,更何况两位都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画家。更难得的是孙犁和张德育两人间那份真诚,那份不着人间烟火的纯净友情。让现在的读者看来那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甚至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一份美好的回忆和憧憬。
在第五辑《文情》的作品中,多是作者在国内外文学凉中的发言,无一不是精彩而又真挚的。曾读过作者的《阅读中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文,记不清这是在哪看到的,但却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中。今天重新读到《阅读的重量》,让我再一次回想起这一句话。关于阅读的思考在作者笔下是那么不经意的流淌,就像作者写道: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不同的年代,阅读在人的生活中也表现出不同的重量。诚然如斯,就好像泡在雨天假日里的我,浸润着书香,或囫囵吞枣,或不求甚解,简单而充实,充其量只是一种爱好吧!
“假如我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这本事不再题下的一件事,可惜我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所以便将计就计地把散文想成了一条河。”感谢作者有这一条河,让我在一个国庆的假日里畅游。一条河,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是难忘的。而倾注心血的一条河,更是精彩的。散文《会走路的梦》,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梦是会走路的。“早霞续着晚霞灿烂了天空,白夜尽了。”书架上《铁凝精选集》又开始让魂不守舍了,因为那精彩的小说里也藏着一个会走路的梦……
新闻推荐
为了这场“赶考”,山东省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对即将面对的各种难题的了解与重视,也是攻克难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