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千百年来,我们已经习惯在清明时节缅怀亲人,寄托哀思。然而疫情期间,“不出门,少聚集”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络祭祖等新方式就更值得提倡与推广,文明祭扫将成为这个特殊的春天里一个更迫切的需要,一道更“清明”的风景。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放鞭炮,烧纸钱,是古人留下的祭扫方式,然而任何传统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随着人类对世界的深入认知,一些带着浓重迷信色彩的仪式、习俗逐渐被文明科学的方式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生态安葬、文明祭祀乃至厚养薄葬,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已经成为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的新时尚。况且,春季天干物燥,野地里到处都是枯枝落叶,春风时强时弱、时有时无,稍有不慎,一点火星飞出,就很可能引起火灾。
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当一个人,改变一下习惯,用一束丝带代替烧纸,并不是什么困难,也不需要做出多大努力。但是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个个体每人都迈出一小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缅怀先人不在形式,而在内心。形式可以取消,但是心灵的缅怀与致敬不能打折。我们更应该在心底里感恩革命先烈、感恩已故先人,并以此勉励自己更好地尽职尽责,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
新闻推荐
事件:据《北京日报》报道,“党委要求你现在立即停止工作,即刻回家陪产,这是命令,请即刻执行!”近日,北京市清河分局垦华监狱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