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对可可西里地区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统科学考察,首次获得了该区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形、水质剖面等数据,并钻取多支湖泊岩芯,填补了该区域湖泊基础地理信息空白。
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负责人朱立平介绍,本次考察对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做了全景式扫描。科考分队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5家单位28人组成,2019年10月15日由青海省境内沱沱河以北的二道沟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历经32天,全程1400公里,考察路线覆盖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全境。
考察结果显示,该区域湖泊与西藏南部地区近似面积大小的湖泊相比,具有水深相对较小的特点。近几十年来,随着降水增多和冰川退缩,该区域湖泊面积明显扩张,水量增加,多数湖泊扩张20%以上。随着面积的扩张,不少湖泊盐度也随之下降。
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启动,这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再次对青藏高原展开的大规模综合性科考。根据计划,此次科考将持续5年至10年。
记者董瑞丰
新闻推荐
3月30日是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东港派出所民警为辖区学校师生录制了一堂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