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署,今天,上海又出新政策:凡需经上海口岸入境转往其他省市(除苏浙皖外)的人员,一律在沪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转往苏浙皖三省的人员,由三省派驻工作组到本市机场直接送至目的地。
就在昨天,上海规定:3月26日18时起,上海对入境全部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对入境的外交人员和从事重要经贸、科研、技术合作的人员,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从24个重点国家旅居史的入境人员一律隔离14天,到九个“100%防控举措”,到对所有入境人员一律隔离14天……上海严防输入性风险的规定,更新频率越来越高,“严之又严”的同时,上海的担子也更重了。
对“包邮区”与“非包邮区”人员区别对待,则是上海“严中有细”的体现:对“包邮区”人员,可发挥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作用。
从严,不是为了给一些人入境制造障碍、增加阻力,而是立足眼下的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作出的动态调整,是为了坚决捍卫我国的疫情防控成果,严防输入性风险对我国造成新的冲击。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的上海,是国门“第一关”,现在它必须排除万难,顶着压力上,将风险最大限度地阻挡在国门之外,为上海,也为全国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争取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从细,也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合理分担压力,实现防控效果的最大化。安排苏浙皖入境人员由三省工作组直接送至目的地,固然可以减轻上海的部分压力,但也是在不影响对风险人群的防控、对目的地防控形势不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这些人员直接到达目的地隔离,可以减少感染风险。按照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也能继续受到上海在医疗诊治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会诊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其实,上海的从严和精细化防控,更多是“对内”发力,自我施压、精益求精。比如,为了集中力量做好航空口岸境外疫情防输入工作,自3月25日零时起,上海虹桥机场所有国际、港澳台航班转场至浦东机场运营;上海海关创造了“120模式”和“130模式”,实现对重点人员的闭环管理。这些措施,不仅会增加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更对城市的人力物力调配、各环节的精密配合提出了挑战。
上海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守好“国门”,这依赖于上海的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严格落实,但也离不开每一名入境人员的配合,区域城市的支持和全国人民的理解。唯有团结和合作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为避免伤医行为的发生,3月26日,《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提交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该草案明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