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市教育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了第十一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评选活动。经评审和公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朱美萍等10位同志获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清华等10位同志获上海市巾帼创新新秀奖,同时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后刘莉等2位同志上海市巾帼创新未来之星,同时被授予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本届22位巾帼创新奖获得者平均年龄42岁,博士学位21人,高级职称19人,中共党员16人,涵盖生物医学、机械工程、建筑设计、信息技术、材料物理、制造业等学科领域,既有在科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创新人才,也有注重科研实践转化、科技创业孵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女性领军人才。
与往届相比,本届评选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广泛组织动员。本届评选扩大了评选和发动范围,新增上海市科协作为主办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和相关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的联系。同时,丰富了候选人推荐方式,采用了组织推荐、专家推荐、社会团体推荐和个人自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具有创新工作实绩、突出社会贡献的女性人才。
二是扩大申报、推荐范围。根据设立巾帼创新奖的初衷,在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参考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评选相关标准,本届评选新设立“上海市巾帼创新未来之星”奖项,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读博士生或在站博士后中的优秀女性纳入评选视野,希望借此能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挖掘出优秀的女性人才。本届评选的总奖项名额新增了7位,由以往的15位获奖者增至22位。本届候选人在以往传统领域基础上,向一线制造业及科技技术岗位倾斜,涌现了一批注重科研实践转化、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优秀女性。
三是候选人整体水平高层次。75位候选人呈现出“三高一低”特点。学历高,博士以上占61.3%;专业水平高,高级职称占80%;研究成果含金量高,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甚至国际上达到领先、拔尖或是创新水平;年龄低,75位候选人中45岁以下占到73%。
这些女性,严谨求实、科技报国,正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彰显了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的上海女性时代精神。她们独立有梦想,专业有担当,在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她们将凝聚和引领更多妇女姐妹立足岗位,争做巾帼最美奋斗者,成为在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不可或缺、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附:第十一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获奖名单(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耿美玉
郭非凡
黄立
姜虹
李淑慧
蒲华燕
吴凡
肖晴
俞燕蕾
朱美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编者按】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