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刺”不除害人害己

来源:宜宾日报 2020-01-24 00:31   https://www.yybnet.net/

□幸享华

俗语说:多栽花,少栽刺。现实社会里,爱花的人多,爱“挑刺”的人却很少。人身上的“刺”就是缺点和问题。

没有人希望自己身上有“刺”,那会很不舒服。但人人有“刺”又是客观存在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刺”而不知,或视而不见,或别人“挑刺”而不以为然,讳疾忌医,必然影响肌体健康,甚而至于病入膏肓。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而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更是关键环节。这就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一个“挑刺、摘刺”的过程。通过自查和别人帮助查找,真实掌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效果。大家都不“挑刺、摘刺”,不向形式主义、官倒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宣战,何谈转变作风?何谈推动工作?同志之间、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如果都毫无原则地互相恭维,广泛“栽花”,结果又会怎样?也许会换来一团和气,带来一时的快乐,短时间和谐了,但长此以往会害了同志,进而影响事业发展。

的确,很多人对“挑刺、摘刺”心存担忧: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如此,致使党内生活庸俗化,好人主义盛行。

当然,批评是利器,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批评的艺术在于使对方真正从内心接受批评,改正缺点和错误。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甚至会令人产生逆反心理。只有掌握了批评的艺术,“良药”才不会“苦口”,“忠言”才不会“逆耳”。

批评的艺术要掌握,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待批评的态度。首先,要有“受刺”的胸怀。对待批评,要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努力做到“闻过则喜”。其次,要有“挑刺”的勇气。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刺”,如果不挑,工作效率难以提高,自然使行政“懒作为”“慢作为”成为必然。对违纪违法苗头的“刺”不挑,后果则可能会更严重。对一些苗头性问题不提醒,不教育,不加强管理,小错误可能酿成大问题,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到那时则悔之晚矣。最后,还要有“拔刺”的行动。行胜于言,问题找到了,不切实加以解决,问题就会永远存在。所以,接下来要分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尤其要注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一些好的举措,固化为长效机制,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推荐

云南贵州卫健委紧急通知:卫生健康系统取消2020春节放假

1月23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取消2020年春节放假的紧急通知》,澎湃新闻从昆明市医疗系统多名人士处了解...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刺”不除害人害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