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苏曼殊:行云流水一癫僧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1-19 14:11   https://www.yybnet.net/

苏曼殊与养母河合仙苏曼殊书法

□新时报记者 徐敏

一个世纪之前,在清末民初的风雨飘摇中,奇才苏曼殊着僧衣一袭,捻竹笔一支,写几首相思,译几回拜伦,诵一世梵音。就这样,横刀直入地闯进了许多人的情愁。然而在后世颇为热闹的民国才子研究中,苏曼殊却总是被冷落。他去世百年后,女作家赵冠舒的一本《多情漫作他年忆——苏曼殊传》,行笔优美而文风跌宕地呈现了才子传奇而又短暂的一生。

诗意文笔写成的民国才子传

提到民国才子,人们往往想到梁实秋、李叔同、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等,他们至今依然活跃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中。然而,与他们同时代、才情堪比以上才子的苏曼殊的名字却十分沉寂。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曾经闪烁奇光异彩的天才被蒙上历史的尘埃,不仅在各种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中鲜少出现,也不为一般读者所知晓。

女作家赵冠舒是《香山》杂志编辑,也是苏曼殊文学院秘书长。数年前,偶然一次游历苏曼殊珠海故居的经历让她萌生了为这名民国才子作传的想法。

赵冠舒遍寻苏曼殊遗作以及各种与其相关的图书资料后,各种身份的苏曼殊形象编码重叠,最终呈现了一本《多情漫作他年忆——苏曼殊传》。长久沉潜在文学、文化史中的才子苏曼殊,终于在去世百年后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作者笔下的苏曼殊,是一个太过与众不同的民国才子。或者说,并非作者如此呈现,而是苏曼殊的本来面貌便是如此。苏曼殊,1884年出生在日本,比鲁迅小三岁。父亲是在日本做生意的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和父亲没有正式的婚姻关系。他自幼母爱缺失,在关系复杂的封建传统家庭中艰难生存,受尽冷落。苏曼殊一生数次出家,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炽热癫狂。然而在苦难的罅隙中成长起来的苏曼殊能诗文,善绘画,通梵文。柳亚子称苏曼殊为“一代天才”,郁达夫称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座山峰”。可惜苏曼殊年仅35岁就因病逝世。他的传奇人生和他的天才著述,是中国进入20世纪后,中外文化交流与冲撞掀起的历史大潮中一个弄潮儿的写照。

苏曼殊的著述丰富而驳杂。他去世后,好友柳亚子曾编辑五卷本《苏曼殊文集》,但印行较少,后少有再版。苏曼殊去世百年后,赵冠舒以晚清及民国初年为时代背景,用诗意的文笔描写了苏曼殊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和成长经历,他投身革命的种种际遇,以及他在小说、诗歌、译著、绘画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作者充分发挥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研究和积累,在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对苏曼殊作品进行解读的同时,把苏曼殊的作品和人生经历相结合进行介绍,旁征博引诗词歌赋,像是一场诗学和美文的盛宴。

这本《苏曼殊传》从波光月影和岁月之河中,打捞出一个风云英杰的身影和传奇。

诗文俱佳且有卓越的翻译成果

苏曼殊诗文俱佳,并且擅长绘画。这些在以往的苏曼殊研究史料中多有涉及,这本《苏曼殊传》中作者尤其浓墨重彩地书写了苏曼殊的语言天赋和翻译成就。

苏曼殊精通多种语言,日语自不必说,还精通英语和梵文。梵文是一门艰涩难懂的语种,与苏曼殊关系交好的陈独秀曾经帮他找过几本英文版梵文书,他仅用一年左右就摸到梵文学习的诀窍,可以通读梵文著作。“一个漂泊不定常无立足之地的人,却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古老晦涩的语言,确实难能可贵!”作者评价说,苏曼殊于24岁时就融会贯通撰出《梵文典》八卷,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项空白,这样的语言天赋确实让人惊叹。

苏曼殊还是将拜伦、雪莱诗歌翻译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极爱拜伦,因为拜伦不仅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这样的笔风和气节,都让拜伦成为苏曼殊的偶像。东游日本时,在无垠的大海上,苏曼殊将自己关在狭窄的舱房内热情地翻译着拜伦诗作,《拜伦诗选》也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本外国诗歌翻译集。他用近体诗的形式翻译英文诗歌,意境肃穆疏淡,如他翻译的拜伦《哀希腊》:“晨朝大点兵,至暮无复存。一为亡国哀,泪下何纷纷。故国不可求,荒凉问水滨。不闻烈士歌,勇气散如云。”作者还把郭沫若和苏曼殊翻译的彭斯《红红的玫瑰》作对比,其中两句郭译为:“只要我还有口气,我心爱你永不渝。”苏译为:“微命属如缕,相爱无绝期。”不过赵冠舒也毫不避讳地指出,因为苏曼殊忧郁的性格,他的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原作者热烈奔放之感。

苏曼殊的小说、绘画和书法俱佳,却也如翻译作品一样无不渗透着他哀婉消沉的人生态度。他画的是寒鸦瘦马,写的是红笺天涯,他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至高的结局是死亡。他别具一格的各类作品也曾一度风靡于世,鲁迅称之为“曼殊热”。不过,苏曼殊的经历及著述在他生前逝后都充满争议和迥异的评价。虽然从本书行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苏曼殊的挚爱,但值得肯定的是她对苏曼殊作品进行评价时的开放的态度。

人生太苦所以口味太甜

对于英年早逝的红粉或者才子,人们往往热衷于探讨他去世的原因。苏曼殊死于35岁的壮年,不能不让人好奇是何种原因导致他早逝。在这本传记中,作者虽然没有拿出单独的篇章来论述这个问题,却在苏曼殊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点染了他的死因。在作者看来,苏曼殊从来不曾有过所谓的“壮年”,他自幼身体孱弱,常年多病缠身,缺少关爱的他亦不知如何保养身体,反而放肆妄为,任由原本并不强壮的身体因他贪恋美食而更加羸弱。

这本《苏曼殊传》,赵冠舒用近30万字的篇幅全方位呈现苏曼殊短暂的一生,可谓巨细无遗,内容囊括了生母身份及生平考察,与多名烟花女子交际关系等内容。或许是出于女性写作者的视角,从开篇“文星初诞”,作者就有意为苏曼殊的早逝埋下了伏笔。赵冠舒认为苏曼殊太过“喜食甜食”和暴饮暴食给身体带来巨大伤害,可以说是他病逝的重要原因。

鲁迅曾说:“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苏曼殊饮食无度,有时食量惊人,有时癫狂起来又数日不食。他一生最喜欢甜食,自称“日食酥糖三十包”。是不是人生太苦,所以口味太甜?苏曼殊在南亚教书时赚过不少钱,这些钱他都用来买糖果,不等船到岸便全部吃光。书中考证,有次他没有钱买糖,便去糖店找老板敲掉自己的金牙换糖,吓得老板只得请他吃糖。柳亚子回忆称:“余尝以芋头饼二十枚饷之,一夕都尽。明日腹痛弗能起。”1908年苏曼殊在日本时,当地有吃冰的习俗。因与中国自古的中医养生之道背道而驰,中国留学生大多不肯吃冰,苏曼殊则每次动辄吃冰几斤,将他原本虚弱的肠胃更是损害得一团糟。章太炎《曼殊遗画弁言》记载苏曼殊在日本:“日饮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动,人以为死,视之犹有气,明日复饮冰如故。”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赵冠舒认为苏曼殊不止身体孱弱,亦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常常背人兀坐,歌哭无常,人称“苏神经”。其实苏曼殊虽然幼时得到的关爱怜薄,但他聪颖异常,从事教师职业时经济情况优渥,也有友人相交。倘若他能积极乐观并且生活方式健康,未尝不能调养好身体,延长生命。只可惜,性格本不如此。

“这孤独而肆意的性格,似乎是他宿命的本源。”作者如此评价。

新闻推荐

格非:理解当下 重读古典

格非1月14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组织评选和发布的2019名人堂人文盘点之“年度十大作...

相关推荐:
秦淮灯会璀璨亮灯2020-01-18 09:35
猜你喜欢:
评论:(苏曼殊:行云流水一癫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