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发表如此的神文,或者以这样的神文来结项,不只是乱搞“学术崇拜”的问题,更是暴露了项目管理监督工作的漏洞。
最近,一篇“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神论文刷爆网络,此事持续发酵。
目前,中国科学院已接受该刊主编也即被吹捧对象程国栋院士的请辞申请,暂停该刊专职副主编职务,并着手尽快启动该刊编委会、编辑部整改工作。中国科学院还表示将抓紧对该文刊发相关问题尽快成立调查组,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理,尽快公布相关进展和结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篇奇葩文章引发群嘲之余,有两个事关学术腐败的问题却值得有关部门认真追究。与一般网红文章不同,这篇以《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的论文,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91125019)的资助成果,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并且,占据了整整35页的版面。
那么,这样的学术成果符合项目的研究计划吗?而它又是怎么就发表在了核心刊物上?
我发现,编号“91125019”的基金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该研究计划也称为“黑河计划”,主要是以黑河流域为特定研究区域,探讨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水-经济的相互联系,预算总经费为1.5亿元。
“谀师论文”属于该计划的重点项目“黑河流域中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资助强度为200万。该项目的主持人、《冰川冻土》杂志主编程国栋院士,目前已经发表声明申请引咎辞职,《冰川冻土》杂志编辑部也发布了撤稿声明,两方面都开始迅速切割。可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种学术论文能拿来项目结项么?而这种学术论文又怎么能发表出来?
这两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一个严肃的学术腐败问题:这是把国家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经费拿来作为个人吹捧的资源,把国家用于科研成果发表的刊物作为个人吹捧的平台。再退一步说,无论是项目主持人,还是刊物主编,放任这样的贻笑大方成果出现,都是严重的失职,有违学术道德。
按照现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项目申请者需要提交项目计划书提出申请,经过同行评审通过后才能获得立项资助。研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会受到警告、追回资助经费等处罚。
那么,“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是否写入立项项目中?如果写入,它何以通过;如果没写入,它又是怎么出现在结项项目中的?显然,这既是项目管理监督过程中的漏洞,也是项目成果验收严谨性的缺失。个中问题,值得追问。
此外,这样的文章能够以鸿篇巨论的形式在核心期刊发表,也说明编辑部的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等工作程序基本上流于形式,形同儿戏,这不是《冰川冻土》杂志一句“刊发前审核不严”就能解释的,也不是程国栋主编一句“自己事先一无所知”就能敷衍的,这些都是学术规范的起码要求。
在当下的中国学界,不论是科研立项还是论文发表,都有一定难度。20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研究经费,却结出了如此奇葩的学术成果。
可以说,这不是研究黑河流域的问题,而是对学术的“高级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在这种哭笑不得的谀师神文面前,科研管理监督体系应该彻底自我审视一番了。对其背后可能涉嫌的学术腐败,也该一查到底。
□莫一尘(学者)
新闻推荐
这是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郊区雪原上拍摄的雾凇(1月13日摄)。冬日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景色壮美。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