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茵萍
有人说,少年读李白,中年读杜甫,老年读苏轼。年少时不懂为什么,中年时再读诗词,突然就明白了。而这个突然,是因为读了潘向黎在《梅边消息》里的《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潘向黎,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博士。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两年。父亲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潘旭澜。她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首届青年文学优秀创作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她在《梅边消息》里是这样说的:“(读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发现)这不是杜甫,简直就是我自己,亲历了那五味杂陈的一幕——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蓦然相见,不免感慨:你说人这一辈子,怎么动不动就像参星和商星那样不得相见呢?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里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来到那一天。”我当时读到这一段,心里一惊:潘向黎是写出了我的感受啊!
这样的共鸣,在《梅边消息》里处处皆是,让人不禁赞叹潘向黎读诗的细致、文字的功力。
如她的《看诗不分明》一样,《梅边消息》仍然延续她的作品一贯的典雅风格,在这些文章中,潘向黎展示了宽广的眼界和独到的品位。诸多大家解析过、鉴赏过、探究过、斟酌过这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要想在众多的解读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并非易事,既需要对前人的观点进行大量了解和总结,又需要自身对诗歌具有非比寻常的审美感受力与艺术鉴赏力。潘向黎在品读自己熟悉、喜爱的古诗词时,也大量引用古今学者的评点文字,进退裕如。她把古典诗词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正如她在书中谈论的“如盐着水”,素朴、真诚,娓娓道来。
她写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是因为曹雪芹不喜欢,着实有趣。她说:“王维和陶渊明像和田籽料,杜甫李白像上好的羊脂玉牌,质地很好,而且表现都是光滑的;而李商隐,则是一个象牙球,有很多层,精工细刻,而且层层镂空……喜欢李商隐的人,觉得他极其精致,极其超妙,但无论如何也很难说是‘天然’的。而曹雪芹恰恰看重‘天然’二字。”
以前曾经读过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顾随先生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觉得太烧脑,陆陆续续读了好几年。然而这本书的文章都很好读,从一些很日常的话题切入,从人的喜怒哀乐切入,非常轻松,书里处处可见女性的温婉和细腻。然而又不浅薄,并非只是伤春悲秋。她旁征博引,又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她虽然推崇顾随,总结出了顾随的几点好处,然而对顾随轻视《红楼梦》却不赞同,她说:“文学可以唯美,而美正不必有用,不必鼓舞志气,美令人感动,令人沉醉,已经足够了。”
读《梅边消息》,我不禁汗颜,平日里的读书实在是太粗糙了!大多只停留于表现,匆匆一瞥而过,犹如微风拂水,荡起涟漪后又回归平静,待到某个时候突然恍惚记得自己曾经读过时,却无论如何都找不着踪迹。读诗当如潘向黎,深入浅出,既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又要联系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毕竟,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新闻推荐
商玉义总有一份悠长的期待,牵惹着游子似箭的归心;总在日历快撕完之后,默数着回家的行程。全然不觉,记忆中的年,如那架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