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沃重工拖拉机工厂总装车间雷沃谷神收割机作业正在进行自动导航驾驶作业的阿波斯拖拉机雷沃匠人王美全在演示“美全油液加注智能防错系统”
雷沃匠人朱晓岩在检查水稻机的脱粒清选设备
题记:创新,让一个国家活力澎湃。创新,让一座城市生机勃勃。同样,创新,也会让一家企业动力十足。
2018年12月,朱晓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
2019年10月,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
2019年12月,雷沃重工推出“雷沃工匠五年培养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打造出10个工匠工作室。
连续两年以雷沃员工的名字挂牌成立创新工作室,这喜讯让雷沃人无不欢欣鼓舞。这两个工作室仅是开始,未来还要在各厂区继续进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这真正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也成为他们在企业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发展平台。
通过培育打造更多的集聚劳模和技能人才集体智慧和能量的平台,赋予“头雁”充分自主权,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创新核心竞争力。
正如雷沃重工党委书记梁启荣所说的:“创新相当于企业的‘发动机’,只有创新不止,才让企业具有‘造血功能’,这也是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不管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在还是未来,我们要坚持持续改善、追求卓越,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因’。”
科技创新
一直是雷沃发展的内动力
实际上,从雷沃重工成立以来,创新就成为雷沃重工迅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科技创新路径的探索上,雷沃重工考量了很久,也尝试了很多。为了更好、更快地全面提升能力,雷沃重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2010年开始,坚持“全球研发、全球制造与分销”的特色发展模式,积极构筑和完善全球创新研发体系。
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只能靠自己。2011年,雷沃重工在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成为国内同行首家在国外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的企业;2013年,借鉴欧洲研发中心的成功做法,建立了日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工程机械的研发,为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技术源泉。
“雷沃重工把核心技术突破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创新经费,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40亿元,构筑起了‘中国+欧洲+日本’同步世界的全球研发创新体系。同时,在国内建起了规模大、功能全、能力强的农机试制试验中心,努力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和试制实验能力。”梁启荣告诉笔者。
受益于科技创新与全球资源整合的积累和突破,雷沃重工收获累累硕果。先后开展了“智能化动力换挡拖拉机、高性能大型联合收割机和大型高端智能化农机具”等一批国内空白、国际先进农机装备的研发,实现了动力换挡等大量关键、瓶颈技术的突破,改变了国内高端农业装备领域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雷沃挖掘机E代产品、装载机H代产品也广受市场好评,并先后斩获了“欧洲年度拖拉机银奖”、“中国好设计”、“红点奖”、中国农业机械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等一系列荣誉。
与此同时,雷沃重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聚集效应,通过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带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雷沃重工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级创新平台建设,牵头组建了“国家谷物收获机械科技创新联盟”、“山东省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探索行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新模式。在产学研用方面,雷沃重工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30余家国内优势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科研联合。近三年,雷沃重工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4项,参与9项,主持省级重大研发专项12项。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全球范围内“借脑纳智”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后盾,科技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而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牢固基石。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广纳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梁启荣说,“近年来,雷沃重工开展了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不断整合国际高端人力、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借脑纳智,先后引进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赵春江等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截至目前已在欧洲、日本等地整合了500多名外籍高端人才。”
不仅如此,雷沃重工还以产学研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智能农机等创新项目为载体整合国内高端人才资源,聚集了包括4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30名博士生导师、100余名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行业专家与塔尖人才,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为高端产品的研发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截至目前,雷沃重工已经拥有研发人员2000余人,其中国外专家型人才60多人,国内专家级工程师20人,高级工程师217人,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人才梯队。除了技术创新团队,雷沃重工还搭建起了包含40名企业家管理团队、500余名国际化人才、1500余名管理人才、1500余名营销人才、3000多名高级技能人才在内的总量近9000人的人才体系,人才数量和结构均处于国内领先。
提供创新平台,
培育创新“雁阵”
良好的人才战略,为雷沃重工的创新发展打造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形成了企业持久的竞争力。多年来,雷沃重工实行技术带头人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已经形成了学科配置齐全、专业水平高和研发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团队。
“选人、用人固然重要,但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系到雷沃重工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打造企业创新文化,为人才提供创新平台,进一步塑造工匠氛围,才能让人才如鱼得水。”梁启荣告诉笔者。
据了解,朱晓岩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由9名研发管理骨干人员组成,多名成员获得了各项国家专利。自成立以来,在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健全了收获机械4大桥箱平台,主导攻关的多项关键技术均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先后获得22项国家专利,多次获得技术进步一等奖。
“创新是一件日复一日不断精进的工作,没有好的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推进下去,并且创新要具有敢于挑战大项目的勇气,切忌虎头蛇尾,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工作的突破。公司能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创新环境和平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奋斗。”已经在技术岗位上摸爬滚打20年的朱晓岩感叹道。
同样,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这是一个技能传承和服务一线的综合型工匠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由11名工艺管理人员组成。在王美全的带领下,工作团队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数字化在线检测、筛面风速测量,加油机智能防错系统等多项公司级重大改善项目,获得公司级精益制造改善成果发布会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得国家专利6项。另外还有2项专利正在公示阶段。
“之所以我们能够做这么多创新,主要是公司给提供了一个好的氛围,让我们一直坚信自己的创新改善方案今天合适,明天还会有更合适的,而且公司允许我们犯错,只有实践了,犯了错,才能知道从哪里进行改进。”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1990年出生的王美全对公司、对自己的工作一直保持着强烈的热爱,毫不动摇。
2019年12月,雷沃重工又重磅推出了“雷沃工匠五年培养计划”,计划要在五年内打造出10个工匠工作室,培养20名雷沃工匠,力争通过雷沃工匠的选育用留,树立产业工人领军人物,让工匠精神去带动公司产业工人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用具体行动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科技创新正引领雷沃重工在全球产业革新中稳步前行。2019年雷沃品牌价值达到688.75亿元,位列“中国五百最具价值品牌榜”第72位,成为近年来国内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姚彬)
新闻推荐
现代快报1月9日消息,1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6岁男孩小圆(化名)因病去世。男孩的父母决定将孩子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