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在秦皇岛卢龙县,鸟网上的鸟。
本报讯 近日,一则白洋淀出现5公里长的捕鸟网,鸟类有进无出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作为华北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大批候鸟经此越冬,这正是白洋淀被盗猎者盯上的缘由。候鸟在飞往南方的路上,惨遭不法分子捕杀。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家明令禁止,偷猎滥捕却屡禁不止?候鸟迁徙路上如何不再“危机四伏”?
2019年12月13日,环保志愿者在白洋淀发现大面积捕鸟“网阵”。当地共出动上千人次,拆除7处捕鸟网,总长3055米。
去年9月,记者跟随护鸟志愿者,在秦皇岛市卢龙县暗访时看到:数百米的鸟网隐藏在玉米秸秆中,网眼细密堪比“蜘蛛网”。红喉歌鸲、黄莺等野生鸟类,一旦被缠住便无法动弹,越挣扎缠得越紧,惨叫声不绝于耳……
凌晨3点多,记者驱车来到卢龙县凉水泉村。这里地处丘陵区,四周较为空旷。打开车窗,时不时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护鸟志愿者告诉记者,此声音并非鸟类发出,而是诱捕器(俗称鸟媒机)发出的。“一般情况下,鸟类也是天黑即眠,用诱捕器模拟发出候鸟声音,目的是吸引鸟类飞落下来,觅食停歇,误撞到网上。”
在河北,盗猎与反盗猎上演着一场激烈的较量。由于多数候鸟迁徙时间和路线相对固定,这给非法捕猎者以可乘之机。围网捕鸟也呈现出隐蔽性强、网络化特征明显和反侦察能力加强等新特点。虽然各地加大执法力度,但野生候鸟交易已经形成畸形利益链条,高额利润让人铤而走险。
捕收售候鸟渐成规模化、专业化趋势。在这条黑色利益链上,下游捕鸟,中游收购、贩卖、组织捕鸟,上游集中批发,终端消费是流向餐桌或者笼养。一般多是在唐山、秦皇岛等地张网猎捕,通过天津贩卖,最终流向广东等地。
志愿者张云博说,一亩稻田一年收益最多一千元,而捕一季鸟,收入可达1万元。据介绍,村民捕到鸟后,会卖给当地一道贩子,价格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一道贩子再转手卖给收购量更大的二道贩子,每只能赚5元左右;二道贩子买鸟后,经过催肥再卖给南方收购者,每只利润也有5元……
还有一些盗猎者,把捕到的野生鸟类饲养起来,然后卖给放生的人,牟取暴利,“像麻雀,一般2元至5元不等”。
每年的候鸟迁徙季节,一些不法分子便在稻田、湿地等地点放置鸟媒机,架设鸟网,等着鸟类入套。打击难度逐渐加大,“储藏室”也越来越隐蔽。唐山森林公安部门在滦南查获的一处候鸟催肥窝点,就是不法分子专门搭建的棚屋。为了瞒天过海,窝点老板还在棚屋里养了貉子作为掩护。据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魏玉坤)针对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取消后,部分车主反映通行费有所增长的现象,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