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打工诗歌,三亿打工人的时代印记 见证“新市民”的文学家园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0-01-05 02:23   https://www.yybnet.net/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关系的转变,大量内地务工人员涌入南方沿海城市,形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一道别致的风景:“打工潮”。一代乡村青年放弃世代相袭的谋生方式,走进城市,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生存的艰辛、苦难,心理上的落寞,与外界的隔阂……一批文学爱好者由此提笔书写打工生活的真实诉求,“打工文学”初露端倪。

上世纪80至90年代,第一批“打工文学”作者的优秀作品经过《佛山文艺》等期刊推出,引起打工群体的广泛关注,影响了一代打工人,但这些直面现实的优秀文本及写作者未能进入主流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沉淀,一些打工写作者坚守在诗歌的阵地,并逐渐创作了大量反映打工生活的精品佳作。

本世纪初,在广东惠州的西湖,承载千百万打工者心灵诉求的《打工诗人》报应运而生,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打工写作者在此汇聚,通过《打工诗人》这个平台,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大媒体亮相——《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以及《诗刊》等主流媒体或专业诗刊,相继介绍和推出“打工诗歌”。

40年来,打工诗歌由最初的默默无闻到逐渐被主流诗歌创作群体所接纳。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原主编杨牧这样评价:“打工诗歌拥有诗歌最重要的元素——真,他们的诗歌来自平民、来自底层、来自生活,他们不是坐在屋子里面写生活,而是本身就泡在生活里。打工诗歌是纯天然的文学形态,没有任何添加剂。”

工厂流水线日复一日的轮转、城市里的漂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每一根跳动的心弦都可以变成诗歌的音符。许强、柳冬妩、李明亮、唐以洪、张守刚等,作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的第一代打工诗人,他们是这一切的承受者、目击者和见证者。他们的诗歌在亲历疼痛、唤起千万打工者的共鸣之后,继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向。诗歌,于他们,是自身打工岁月的情感寄托,是思索,甚而成为他们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打工者们早已把城市当成第二故乡。当有人还在为他们衣衫不整、歪头沉睡的形象所不屑的时候,却不曾想在工地上汗流浃背的他们,早已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中国上亿的打工者群体中,写诗的人不过寥寥数人。然而,社会需要读到这样的诗歌,因为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新市民”。或许,打工诗歌,作为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会让新市民与老市民的心贴得更近,让生活更融洽,让社会更和谐。

本版漫画:赵春青

新闻推荐

东城区将实施崇雍大街沿线、故宫周边等示范街区建设,完成425条街巷精细化治理 每个街道至少开展1个街区更新试点

北京市东城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东城区供图12月20日,北延后的王府井步行街正式亮相。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未来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打工诗歌,三亿打工人的时代印记 见证“新市民”的文学家园)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