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中下旬开始流感活动逐步增强,之后我国也将由北向南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
“中医药在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非常多的有效的经方验方,用药较为安全,同时还不会出现菌群失调、耐药等弊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
流感不是感冒要正确区分
在生活中,老百姓往往会将流感和感冒混淆,其实二者并不相同,流感可能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不可疏忽大意。
流感和感冒从症状上就可以区分。流感患者多会有39到40摄氏度的高热寒战,全身疼痛明显,如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常有严重的咳嗽,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预后较差,而且流感病毒易变,具有一定传染性,容易造成流行。而普通感冒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没有寒战,常有鼻塞和嗓子疼等症状,有些病人合并细菌感染会有扁桃体炎,甚至化脓扁桃体炎。
流感季来临这6类人尤其要注意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
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流感的影响,但与其他群体相比,这六类人的风险更高:孕妇、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患有长期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肾病或肝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因疾病或用药而免疫系统减弱的人群和接触患者多的医疗保健工作者。
中医药防治流感历史悠久疗效重在辩证
目前,西医在预防治疗流感时,主要采取提前接种疫苗,早期使用奥司他韦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印发的《北京市2019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指导意见》提出,流行性感冒建议首选中医药治疗,病后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在《黄帝内经》时期,流感就以“伤寒”为诊断,清代叶天士更是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所创造的银翘散等方剂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流感研究更加深入,专家们以治疗伤寒的麻杏石甘汤和治疗温病的银翘散为基础方,经过临床研究,优选出有效方剂金花清感方,得到了国内外中西医专家的认可。益生堂药业有众多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中医专家和执业药师,天天在一线为您服务,备有疗效确切的金莲花胶囊、莲花花清瘟胶囊、蒲地蓝口服液等中成药。同时,对于无法用药的婴幼儿,益生堂药业还在42药店、18药店中医诊所推出了绿色的中医辩证的贴敷业务。
中药代茶饮可调养体质增强抵抗力
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防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姜良铎认为,预防流感也可以通过中药代茶饮,温和调养体质,来达到增强自身抵抗力的目的。
“中药代茶饮也需要辨证施方,要区分气虚、阴虚、痰湿和积热体质采用不同的泡茶方。”姜良铎开出四个防流感中药茶饮方:
一、表现为气短、易出汗、乏力的气虚人群,可选用党参3克、苏叶3克的泡茶方,可适量加入茶叶;二、表现为易口唇干燥、易疲劳、易感冒的阴虚人群,可选用百合6克、桑叶3克、菊花(非野菊花或苦菊)3克的泡茶方;三、表现为痰多不喜饮、全身困重、常感胸腹胀的痰湿人群,可选用藿香3克、佩兰3克、薄荷1克的泡茶方;四、表现为口舌易生疮、易上火的积热人群,可选用金莲花3克、大青叶2克、芦根6克的泡茶方。
新闻推荐
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再次视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