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整治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阶段性成效,专门提及江苏省常州市组织对公款购买、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烟卡”以及烟酒店违规发售“烟卡”问题开展集中整治,29家单位、72名党员干部上交“烟卡”273张,退交违规资金129.63万元。(12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常州市场,十多年前就兴起了“烟卡”,“烟卡”在常州一度盛行。一张小卡片,能取香烟,也可以换现金。“烟卡”就像其他礼品卡一样,没有了实物体积大、携带不便的麻烦。“烟卡”方便小巧、包装体面,会让送礼与收礼之人都觉得有面子,这成了“面子消费”“人情往来”的首选。但“烟卡”像其他一些礼品卡一样,更容易变成了“礼品卡腐败”。“礼品卡腐败”早已有之,在一些地方还较为普遍,而在常州一带,“礼品卡腐败”则是以“烟卡”的形式出现,万变不离其宗,“烟卡”成了一些人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工具。送礼者、收礼者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收贿受贿,而对于商家来说,发行“烟卡”也有利可图,比如大部分“烟卡”并不会兑换成香烟,在兑换现金时需要一定手续费,办卡与退卡之间有差价,这让商家能够赚取差价,而且还可能遇到丢卡、过期等情况;“烟卡”还能为商家积聚大量预付资金。这些原因,都让商家积极推销“烟卡”。
“烟卡”在当地盛行,就是一种典型的“礼品卡腐败”。在人情外衣的掩护下,久而久之,收礼者与送礼者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让“烟卡”慢慢成了“腐败卡”。
收受“烟卡”,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这显然并非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少收礼者与送礼者对此并非不清楚,他们心照不宣、掩耳盗铃,实则还是将“烟卡”当成欺骗自己及欺骗组织欺骗社会的工具。
“烟卡”已经成了当地官场腐败的“隐密黑洞”,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熏黑”、污染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小小的“烟卡”甚至将不少人拉入了腐败的深渊。
“烟卡”在当地出现已经十多年,短期的集中整治,难以将因“烟卡”带来的负面影响彻底清除。对此,就要能形成长效治理机制,比如畅通“烟卡”腐败案件线索来源渠道等等。更为关键的是,要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比如需要加强上级监管与社会监督。
常州的“烟卡腐败”也值得各地吸引教训。惩治腐败就要抓早抓小,要能严格厘清礼与贿、情与法的边界,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把披着人情外衣的各种“烟卡式腐败”掐灭在萌芽状态。
画里有话
戴先任
新闻推荐
12月2日,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大院村,当地农户在蔬菜种植扶贫基地内采摘刚成熟的上海青。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