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卷发被卡,一把剪刀就能解决的小事,却因为当事人一个电话,造成出动1辆救援车和6名消防员出警的大阵仗,的确是在浪费公共资源。
事实上,民众拨打报警电话求助时,消防员往往无法从电话里判断事件的紧急程度,只能按照规定先出警,到达现场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定。即便是诸如开锁、救狗、捉老鼠等等事情,既然来到现场也只好先帮忙再说,事后也只能给予口头批评、教育、告诫等。除非遇到明显故意虚报、谎报警情的行为,才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依据“有警必出,有难必帮”的原则,消防员帮群众解困,也是在履行职责,客观上说并不为过。但那些“奇葩”警情,确实占用了全体纳税人支撑的有限公共消防警务资源。假如其他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有限的消防资源被挤占,就很有可能导致无法及时救援。
有数据显示,各地消防资源都有被个人琐事过度消耗现象。比如,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一年接到电话报警3000余起,其中无效报警近200起;重庆南岸区消防支队曾公布,半年处理辖区社会救助784起,其中帮市民开锁579起,占总救助量的73.9%。
由此可见,民众不应该过度滥用报警权利,遇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对于能够自行解决或花钱请社会救助的事,就别再过度消耗有限的消防公共资源了。另外,有必要细化厘清消防报警标准,对随意报警情况予以规范,尤其是对故意谎报、虚报警情行为,更应提高违法行为成本。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背靠祖国,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搞乱香港不会得逞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中央政府和14亿中国人民永远是香港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坚强后盾。美方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