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回眸2019流失文物返还:这是神奇的一年 2019年行至尾声。翻看300多篇文物事业发展日历,“归来”无疑是其中亮眼的关键词 2月,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

来源:烟台晚报 2019-12-29 18:15   https://www.yybnet.net/

由清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山河破碎、局势动荡,大量国宝珍玩南流至香港。新中国成立后,为避免国家永失珍宝,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下,郑振铎等老一辈文物工作者深思熟虑,通过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等方式,在国计维艰之时仍为国家追回“二希”等大批珍贵文物。

入藏国家图书馆的这批信札,便有一部分是郑振铎写给“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成员徐伯郊的。昔日为家国追索文化瑰宝殚精竭虑、四处奔走的佐证,如今在后辈们努力之下回到北京。“凡是国宝,都要争取”。翻阅这些写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书信,通信人对民族文化瑰宝的珍爱、对家国人民的忠诚令人动容。这些至今依旧清晰的字句,如同镜鉴,清晰映照出人民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70载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巨变多———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发出追索流失文物的声音,不必再小心翼翼提示同伴“惟必须十分的机密,十分的小心慎重,以免有坏人钻空子”;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从仅靠部分有识之士携手勉力,变成由各部门合力联动乃至全社会众志成城;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文物工作者从孤立无援,到积极扩大文物返还“朋友圈”,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

70载芳华璀璨,历久弥新恒久远———

那是几代敦煌人的“莫高精神”:大漠深处扎根,千年洞窟中孜孜以求,终让承载“吾国学术之伤心史”的敦煌,成为今日焕发光彩的文化遗产;

那是几代故宫人的矢志不渝:战火中舍命护宝“南迁”,几十年如一日甘坐“冷宫”修文物,大胆创新之中让故宫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是几代“追宝人”的赤诚初心: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缺钱“锱铢必较”,到如今文物追索返还机构因缺人“捉襟见肘”,面对不同艰难,却同样秉持“越有困难,越能增加考验的机会,越可增强信心也”的信念,新时代“追宝人”执着不悔地续写着传奇……

正是这些恒久不变,正是这些九死不悔,创造了2019年流失文物归来的种种神奇。倘若世间真有“神奇”二字,那必是奉献之精神,奋斗之奇志。

千山万水、筚路蓝缕,一代代普通文物工作者、无数珍视自身文化的中国人,在追梦圆梦的迢迢征途上,以默默无闻的奋力奔跑,夯实着今日中国文化自信之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始终坚定地守护自家的瑰宝,传承自身的文化,讲述自己的故事。

文化在,国家存;文化兴,国运兴。

归来不是终点,征途未有穷期。正如郑振铎先生曾说,“得之不易,守之宜谨”。抢救文物,一直在路上;文化自信的篇章,必将更精彩。施雨岑

新闻推荐

内蒙古兴安盟行署原副盟长、公安局原局长王永清被“双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2月29日消息,据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对兴安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回眸2019流失文物返还:这是神奇的一年 2019年行至尾声。翻看300多篇文物事业发展日历,“归来”无疑是其中亮眼的关键词 2月,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