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阎崇年:我们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来阅读?

来源:澎湃新闻 2019-12-20 08:32   https://www.yybnet.net/

既然书可以做我们终生的朋友,朋友是要选择的,选什么书作朋友?

书太多了,有一次我到北京图书大厦参加同读者见面的活动。这座图书大厦是八层楼,排队读者顺着楼梯排,从八层、七层、六层、五层、四层、三层、二层、一层,到地下一层、二层,完了又转圈排。我顺便问书店总经理上架图书有多少?回答有三十万种。

有一次我到深圳新开的图书城,单层面积据说是全世界书店最大的,何春华经理告诉我同时上架的书有三十万种,而且每天在不停地更新。这么多的书,怎样选书?我想了几条,跟大家讨论。

第一,选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智慧的精华。我个人的体会,有一定文化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该读一点经典。阅读经典,思想深邃。

中国儒学传统经书叫做:“四书”和“十三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十三经”包括《诗经》、《尚书》、《易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尔雅》和《论语》、《孟子》(有重叠)。

这十三本经书,我们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搞专业研究,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全读。咱们简化一点,从“四书”里学。

“四书”中《大学》一千七百五十三个字,《中庸》三千六百五十七个字,《论语》一万五千八百七十六个字,《孟子》三万五千二百六十一个字,共计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个字。

我建议读经先读一本书,就是读《大学》。《大学》开宗明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还有“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去念书,《大学》是一部入门书。

《论语》、《孟子》我们现在也没有时间读,大家都挺忙的。

今年五月份我和于丹老师去台湾。她讲《论语》,我讲清史。台湾的一位女记者,大概有三十岁左右,她说:“我跟您说,《论语》啊,《孟子》啊,我们全会背。”我说:“您是媒体精英,别人不一定会背。”她说:“我们不会背中学就不能毕业,所以中学毕业的全会背。”

我当时愣了一下,后来我回到宾馆就跟他们说这事。我们今天大陆大学中文系的,不要说学生,就是博士生导师能够把“四书”全背下来的,不敢说一个没有,大概是几乎没有。所以,我建议读一点经书,首先是读《大学》,有朱熹注释,并不太难懂。

第二,选读史书。

有人说:“我不是大学历史系的,也不是搞历史研究的,而是搞科技的,干嘛要读史书?”我觉得搞自然科学,搞社会科学,都要读点历史。阅读史书,增长智慧。

我讲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看报纸登了一个信息,就是新上任的卫生部部长陈竺(2007—2013年任卫生部部长),他是学医的,是院士,在一个讨论中医和西医关系的研讨会上,他发言先讲《列子 汤问》中的一个故事:

孔子有一次出去,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争论什么问题呢?争论太阳。

一个小孩说,这个太阳早上起来的时候,很大,离我们很近,中午太阳离我们很远,中午太阳会小;另一个小孩不同意,说不对,你说的相反,早上起来,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太阳近,理由呢?中午太阳很热啊,热不离我近吗?

这实际上是引了历史的故事,然后他就说这两个小孩是各看一面,就跟人们看待中医和西医一样。

他说西医看病局部清晰,总体模糊,胃长个瘤子,通过胃镜、CT等能看得很细;中医看病是局部模糊,总体清晰。他利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中西医的特点。

他在讨论中西医关系的时候,用了历史上的故事来进行讨论,说明什么呢?说明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工程技术的,学一点历史也有好处。

学一点历史从哪着手呢?你喜欢人物,就看历史人物传记,那我喜欢康熙,就看看康熙帝的传,喜欢张居正,就看张居正的传。或者喜欢某一段历史,历史的一个剖面,去年我讲“明亡清兴六十年”,就截取这段历史的一个剖面。我们从人物、事件、典制等剖面入手也可以。

第三,选读名书。

就是读名家、名著、名篇。名家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地域的智慧与精华。譬如先秦七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荀子、管子、韩非子,又如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杜、白的诗就是唐诗高峰的代表。

大家知道有个《全唐诗》,《全唐诗》是康熙帝让江宁织造曹寅负责编纂的,南京的江宁织造署不是要复建吗,这曹寅很有意思,他妈妈孙氏在康熙帝小时候给他当保姆,清朝有个规矩就是皇子皇女生下之后,从妈妈身边抱走,谁看着呢?乳母喂奶,保姆照看,他妈妈很难再见到这孩子。

康熙帝上学的时候,曹寅是伴读,陪伴着读书,所以曹寅后来受到康熙帝重用,被派到南京这儿做江宁织造。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四次在这儿接驾。

康熙帝委派曹寅主持编纂《全唐诗》,一年多的时间把它做出来不容易啊,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收录两千二百多个作者,一共九百卷。我们今天看的《全唐诗》基本上还是那个本子。

那两千多个诗人你怎么去看啊?所以选名人,唐诗如选李白的,但名人不是所有作品都是名著。一个人可能出了很多集子,其中有几本集子具有代表性,有几本集子搭配出书,所以要选名人、名著、名篇。

读名人、名著、名篇,省时间,收效大。

如名人司马迁,名著《史记》,名篇《太史公自序》。今人的书,也是如此。这样就像蜜蜂采花一样,从花蕊里选择最精华的东西来营养自己,从而可以事半功倍。

第四,选读新书。

看书要抓两头,一头是古的,根源性的;另一头是新的,现代性的。

前者如《康熙字典》,为什么受欢迎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例句,是用最早第一次出现的,有原生性,有学术性,这个例句汉朝有,唐朝有,宋朝有,元朝也有,但最早是汉朝,他选出汉朝那个例句,你一下就找到它的根源了。

树要挖根,水要探源,最新的那个著作是流,不是那个源,跟长江一样,你要分清它的源和流。

最新的著作,有代表性的著作,我建议翻一翻,我有时候书看不过来,但最近出版的影响大的书,我一定要翻一翻。反映当前文化和学术最新研究成果的书,要挤时间多读一些的。

第五,选急需书。

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什么时候收复的?查《辞海》,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辞海》还能有错吗?正好有几个搞台湾历史的博士到我家,我说考考你们: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什么时候?两个博士说康熙元年啊!我说不对,错了,错在哪儿?《辞海》怎么错了?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查!

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荷兰总督向郑成功投降、签字这天,是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顺治十八年是公元1661年;十二月十三日呢?其公历是1662年2月6日。

《辞海》错在什么地方呢?如说帝王纪年,必须说顺治十八年;如说康熙元年则不对,为什么呢?因为顺治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其最后一天,第二天就是康熙元年元月元日。

而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收复台湾,到康熙元年元月元日还有十六天呢!过了这十六天才进入康熙元年呢!事情没有发生在康熙元年,而是发生在顺治十八年,对吧?

要说公元也可以,那就是公元1662年2月6日;要说帝王纪年也可以,那就是说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辞海》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搞错了。所以,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看书,印象深,学得牢。

以上五点建议,聊供大家参考。

-end-

选摘自《阎崇年讲谈录:读史阅世五十年》阎崇年,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多场精华演讲、报告的讲稿合集 。全书分为读书治学、地方人物、以史为鉴三大篇章,共十四篇。

本书中,作为史学家,阎先生将多年来致力清史研究的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对清代有一个客观、完整的了解,拓宽了历史视野,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八十岁的老者,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治学的心得,以及为人处世的经验精粹出来分享给大众,以期对普通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和裨益。

新闻推荐

合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将有路线图 10家单位高水平专业团队联合献策

晨报讯近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研究大气污染特征和演变规律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公示。江淮晨报记者获...

相关推荐:
找不到“庙门”2019-12-20 07:09
猜你喜欢:
评论:(阎崇年:我们应该选什么样的书来阅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