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山西太原,阳光明媚。在晋阳美术馆内,孟卫平正小心翼翼地对其心爱的“宝贝”进行保养。二十余年来,他走遍中国各地,收集了从北宋至近代跨越千年历史的1000多把古锁,类型多达400余种。
与“锁”结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时,孟卫平还是少年。上世纪90年代初,在朋友家里,他发现一把奇特的锁。“我看到这把锁时很意外,找不着它的钥匙孔在哪里。”孟卫平说,经过长时间琢磨,才明白开启“机关”的奥秘。
从那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收藏古锁,不管走到何处,都会逛逛当地的古玩市场,逐渐养成一种习惯。琵琶锁、马头锁、麒麟锁、太极图锁、佛像锁……多年来,他收藏的古锁几乎没有同样式的。
据孟卫平介绍,如果说国外的锁具主要是在锁芯上做文章,那么中国传统古锁的“精髓”则体现在其锁壳上。中国古代锁匠常常会在“机关”上下工夫,一把看似简单的锁,可能半天找不到钥匙孔在何处,从哪里下手。
在他收藏的400余种古锁中,不是每一把锁都配有打开“它”的钥匙,其中有10%的古锁钥匙是孟卫平自己钻研制作而成。“我自己琢磨自己配。”他说,首先要将其打开,不管用什么方法,只有打开以后,才能了解其锁芯的构造是什么,才能配到合适的钥匙。
谈及古锁工艺,孟卫平说,中国古锁制作工艺复杂,设计严谨,是现代高科技无法复制的。如今,许多锁的制作工艺渐渐失传。他希望能通过视频等传播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据中新社)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魏玉坤)记者1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年底前基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