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斗系统在中国民航应用的首个系统性实施路径。
民航局空管办副巡视员刘连喜12日在民航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星座之一。全面加强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实践应用,是推动空管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北斗系统全球应用的重要环节,是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路线图”明确,要以“从易到难,从便携到机载,从监视到导航,通用运输统筹推进”为总体实施路径,分步实施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根据实施计划,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目标: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低空空域定位及监视应用,完成北斗系统运输航空器追踪监控及授时应用典型示范,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中期目标: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北斗系统通用航空定位、导航与监视应用,基本完成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运输航空定位导航应用,全面推动北斗系统运输航空导航及监视应用,实现大型无人机混合空域运行典型场景应用,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民航应用北斗。
远期目标:到2035年底,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全覆盖、可替代”,为运输、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提供精确完好、安全可靠的导航服务,为空中交通提供全空域监视服务,全面提升民航安全水平、空域容量、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刘连喜说,将北斗系统纳入体系,实现多个星座互补,可以解决GPS单星座的脆弱性带来的安全隐患,弥补传统导航方式的不足。
专访
为世界导航提供中国方案
——访北斗总设计师杨长风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是北斗系统始终秉持和践行的发展理念。北斗系统全面建成后,不仅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还将更好地服务全人类,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印度班加罗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正在班加罗尔召开。中方在会上宣布:今年底,北斗三号将完成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明年北斗全球系统将全面建成。
杨长风说,近年来北斗系统越来越得到世界认可和欢迎,引领卫星导航发展趋势。北斗系统致力于在技术上比肩和超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打造一个令人满意、使用可靠、大众可信的服务平台。当前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主流,中国将始终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
杨长风说,中国的北斗,体现在整体系统的独立运行和自主控制。北斗系统由中国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实现自主可控,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世界的北斗,体现在开放与兼容。北斗系统始终提倡与其他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在应用上鼓励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流的北斗,通过混合星座展现独特优势,在信号体制、技术体制和服务功能几个方面保持领先水平。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的过程更体现了中国速度。
他进一步介绍,北斗系统采用多功能、一体化建设思路,目前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都在借鉴北斗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北斗系统拥有以下优势:
一是高精度导航定位。目前已经达到动态分米级、静态厘米级水平,并保持完好性。在实现基本服务全球覆盖的基础上,精度较过去提高两倍,全球范围内达到5米、亚太地区达到3.5米。二是通信导航一体化模式,北斗系统将导航与通信功能创新性结合,在抗震救灾、国际搜救等领域应用获得良好效果。三是采用高中轨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布局,抗遮挡能力强。
杨长风说,北斗系统建设在最近两年连续17次发射,成功布点28颗卫星,而后迅速完成联试联调,体现了中国速度,得到了同行肯定。2018年底,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全球卫星无线电导航服务,提前两年开启北斗“全球时代”。预计完整系统将于2020年6月正式运行,提前半年向全球提供服务。
新华社记者赵旭(据新华社印度班加罗尔12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 超1.2亿人直接受益
新华社电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通水五周年。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12日表示,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近300亿立方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