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雅苑小学的戏曲课。
黄山路小学美好派课程展示。
南岗小学把课堂“搬到”世界制造业大会上。
稻香村小学手工课程展示。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泰勒曾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蜀山区历来高度重视学校课程建设,始终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近年来,蜀山区高度注重课程的文化性、整体性、校本性、实践性,通过顶层设计、专家支持、试点先行等举措,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特别是自2015年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合作共同探索中小学品质课程项目启动以来,蜀山区立足学校特色课程价值,充分关注与区域文化特色、区域教育育人目标相融合,品质课程特色初显。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学生受益,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经过多年的摸索、实验、提炼,蜀山区的课程建设已经走在合肥市的前列。
课程建设区域全覆盖走在全市前列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叫七巧板的玩具。”在十里庙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用七巧板拼排不同的图形,气氛非常活跃。让心灵活跃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这些都是十里庙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情景。十里庙小学依据“灵动教育”这一教育哲学,构建了“灵性树课程”模式,由六个课程体系构成。通过设置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像小树一样,舒展枝叶,尽释天性;让教师像园丁一样,奉献心力,尽展智慧;让学校像沃土一样,提供养分,尽显生机。
“雅之约”课程、 “画卷式”课程……包括十里庙小学在内,蜀山区第二批13所课程实验校,在原有的课程建设基础上,均形成了自己学校独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至此,经过多年的摸索、实验、提炼,蜀山区由原来的18所课程实验校增加到31所,实现了课程建设区域全覆盖。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徐士强对蜀山区的课程建设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通过课程建设可以看出,蜀山人办教育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既有区域系统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又有学校个性化的课程建设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带动了教育思维模式的变化。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表示,课程建设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这几年,蜀山区付出了很多,课程建设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了,可以肯定地说,蜀山区的课程建设已经走在合肥市的前列。
寻找课程“触点”,回归育人“原点”
课程建设最终要回归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方向上来。自2015年以来,蜀山区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合作共同探索中小学品质课程项目启动以来,把一个个问题转化为深度变革的触点、支点,将学生置于课程的价值原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匹配,努力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期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的品质课程。
2018年3月,合肥五十中东校经过前期准备,开始将课程在两个校区落地实践,面向七年级全体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并通过微信方式进行网上选课,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据介绍,该校在已有的“L-O-V-E”课程模块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思考、梳理和整合,形成较为合理的、科学的,更加符合课程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生命活力新的课程模块,真正地以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为核心,响应了学生成长的需求,学生从这一课程体系中能够不断地汲取营养,获得成长,满足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定需求。
和五十中东校一样,其他课程实验校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寻找自己学校变革的突破点。他们从学科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进、课程管理与评价、课程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入手寻找“触点”进行变革。稻香村小学“稻香村课程”以“我的教学主张”为切入点,开展“醇美语文”学科课程建设;西园新村小学南校教育集团嘉和苑校区形成了超学科课程的整体建构与主题设计;蜀山小学“新生态课程”以节气生态课程充分利用校外课程基地,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索气象规律和节气文化;而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以研究性学习为触点开启课程变革的旅程。
寻找到变革的突破点后,品质课程不仅从课程情境、课程哲学、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六个纬度进行研究,还应该将学校的课程设计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用课程融入学校每一个细胞的课程变革,涵盖学生的成长,建构基于文化变革的学校课程逻辑与图谱。
向“课程群”迈进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面对学校课程变革碎片化、大杂烩现象,蜀山区采取“课程群”的思路与方法,解决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充分关注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融合。为了更好促进区内各个学校开展课程群建设,蜀山区采用课题引领,项目推进的方式,示范引路,辐射经验,带动学校品质课程建设的发展。
合肥市稻香村小学通过构建醇香课堂、建设醇香学科、创设醇香节日等历经多种途径探索逐步成型的醇香课程群,从“智慧数学”“醇美语文”“求真科学”“FUN英语”等多项课程入手,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蜀山区品质课堂的典范。
“在学校,不仅可以学英语,还可以学习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说起课程,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蜀外校区的家长一脸骄傲。据了解,该校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源,开设二外特色课程。“今后会形成小语种课程群。”该校一位负责人说,他们还将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开设更多小语种课程,这也是合肥唯一的一家。
此外,蜀山区翠庭园小学的科学课程、安居苑小学的“GREEN英语”课程因为体系成熟、独具特色,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
据了解,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携手开展的一系列围绕学校课程变革的顶层设计与深度实施的实践研究,为蜀山品质课程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学校积极探索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课程标准》和课本,贯通品质课程要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群”。
学科课程群建设实施的重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在课程建设中,蜀山区统筹规划,整体建构,全面设计,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统整起来,发挥整体课程的育人功能,形成各有特色的品质课程建设成果,在更高更广的层面擦亮“蜀山教育”的优质品牌。
课程改革迈入深水区提升全区学校品质
今年5月17日,正在着力推进品质课程建设的合肥市蜀山区迎来了长三角地市级教研员的组团观摩,蜀山教育与长三角城市群教育专家“论道”。合肥市稻香村小学的“醇香学科课程”、合肥市西园新村北校的“小天鹅课程”、合肥市琥珀中学教育集团五里墩校区的“灵性教育课程”、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和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的“大爱课程”等纷纷亮相,其中,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教育集团的微德育课程(微节日、微平台、微安全、微网络、微公益、微共享)令与会嘉宾印象深刻,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充分展示了蜀山区区域推进品质课程建设的卓越成果。
四年来,蜀山区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选择31所学校在改进教学、课程建设、德育等领域开展行动研究,激发了学校发展的活力:15所学校课改方案已经论证成型,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课例研究正逐步实施;德育项目初步搭建全区德育体系框架,梳理出德育工作的特色和方向,12所实验校编制了学校德育发展规划。“蜀山区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被列为全国“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经过全国品质课程联盟主席团认证,蜀山区被授予“全国品质课程实验示范区”。第一批课程实验学校被授予“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
接下来,蜀山区将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使学校课程变革从表层执行走向深度变革,学校课程深度变革从道到术、从思到行,让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蜀山区学校的品质内涵。
德山 竹平 新东 旺胜 周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为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