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互联网时代,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就像是身体里的“零件”,不可或缺,“低头族”现象也时常被人们提及。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有步行过马路玩手机的经历,步行过马路时从不玩手机的受访者仅占27.8%。过马路玩手机的人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儿要处理吗?其实也未必。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过马路玩手机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一是“忙着聊天或者回复工作内容”,二是“临时来了紧急或重要电话”,三是“反正是绿灯,习惯了拿在手上看一看”。
还在一边玩手机,一边过马路吗?
以后再这么干,可能就要“领罚单”了。河南省拟规定过马路玩手机最高可罚款200元。
11月25日,《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提请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提到,通过人行横道使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将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警告或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25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常年在一线执勤的郑州交警,他们表示,在日常执法中,并未针对“行人过马路玩手机”的行为有过处罚,“主要是因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处罚条例和规定依据”。
不过,交警表示,驾驶机动车玩手机或者打电话,会被处以罚款200元、记2分的处罚。多地对过马路玩手机“开刀”
有曝光也有开罚单
对过马路玩手机“开刀”,许多地方早已开始。
从2018年1月4日起,山东济南交警开展了路口不文明交通违法的视频会战行动,其中就包括行人的一些交通违法行为。比如:行人绿灯信号时,玩手机、不按信号及时通行,指挥中心会采取视频监控取证,在路口大屏幕播放或者采取媒体曝光等做法。
2019年元旦开始,浙江温州市实施了《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其中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影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通行,处警告或者10元罚款。并且,在《条例》施行不久后,当地便开出了第一张行人过马路看手机的罚单。
2019年10月,浙江《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针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等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条例》指出,禁止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嬉闹,行人违反规定最高可能被罚款50元。
过马路看手机很危险
国外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行人玩手机通过道路时,平均速度会减慢16%至33%,大脑也会减少接收周围环境的信息,事故发生率大幅增加。而在日本,也有研究显示,盯着手机的行人,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
近些年,低头看手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不久前,浙江宁波的监控视频就记录下一名少年边过马路边低头看手机,被一辆轿车撞倒的画面。没想到少年起身后,确认没有受伤,继续过马路,且又开始低头看手机,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低头玩手机不仅影响自身安全,有时也会危害他人。一起司法案件显示,2017年5月27日,广东中山市民胡某闯红灯横过马路,与行驶中的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致乘坐摩托车的张某受伤,后抢救无效死亡。
监控视频显示,胡某在闯红灯横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并没有注意到信号灯。最终,法院依法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胡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网友热议:
罚款200元多不多?
过马路玩手机罚款200元的新闻一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不少网友都对这条措施表示支持。
但也有人觉得罚款200元有些过分,跟看手机相比更应该处罚的是乱闯红灯的行为 。处罚只是手段,目的还是让斑马线上的“低头族”消失。“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手机里没有几条十万火急的信息,踏踏实实过马路,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央广新闻
图片来源:网络
原标题《过马路还敢玩手机?河南出条例最高罚200元》
新闻推荐
11月28日,广州中院开庭审理张新华贪污受贿案及章国春等6人贪污案。公诉机关指控:1998年6月至2013年5月,张新华、章国春等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