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金坑村希望小学搬了新校区,但在老校址的一间教室里,每天依然有人进进出出。
这间教室并没有学生在上课,而是整齐摆放着12台机器,以及12名坐在机器前争分夺秒的女工人。从8月15日起,这间教室成为村里新建的扶贫车间。
“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村里人喜滋滋地说。
车间主要从事变压器小型线圈生产。“项目是从今年5月开始,当时工人不多,就在一位村民家中生产。”通道县人社局副局长、金坑村驻村扶贫队长陆志刚告诉记者,“慢慢地,订单多了,工人也增加了。正好赶上村里新修了学校,学生们都迁到了新校园,扶贫车间就搬了进来。”
金坑村是通道县的深度贫困村,10个村民小组中有贫困户111户,共计474人。自县人社局驻村帮扶以来,一直想寻找“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帮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我每天跟孩子一起出门,他去上学,我来上班。”杨进娥刚从外地回乡不久,听说村里办了扶贫车间,便决定来试试。“我现在还没有‘老’工人熟练,一天大概能赚二三十元。”杨进娥的工位旁摆着一个盒子,里面放着她最近几天刚做好的几百个电线圈。她动作不快,但每个线圈都做得很细致。
“杨进娥家的老人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两个小孩正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肩上。”通道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坑村联村党支部书记刘湘华在一旁介绍,车间离杨家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扶贫车间自开办以来,已吸纳9名贫困户,车间按件记工,每个电线圈8分钱。
35岁的石海看就是一名“老”工人。她5月进入车间,现在每天能做1300个电线圈,“平均一天能挣到100元。”石海看告诉记者,给村里派生产订单的企业还专门派来技术人员,教大家怎么做电线圈,“熟能生巧,保证质量就行了。”
石海看的大儿子读初一,小儿子就在村里的小学读二年级。因为要照顾孩子,她无法再跟着丈夫外出打工。本以为家里收入会“少一大截”,但自打有了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她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比去哪儿打工都强。”
“这里的工人都是村里闲散的妇女劳动力,并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如果有急事也能暂时离开,只要确保完成每月的生产订单就行。”村党支部书记杨显彬介绍说,上个月,金坑村共收到订单3万件。
如今,扶贫车间的劳动力已趋于饱和。驻村扶贫队协同村两委发动村里分散的20多名劳动力,在家中从事其余无需机器运作的零件生产。
在村民杨玉秋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做工记录,“上个月我一共生产了8箱较大的电线圈,每箱大约450个。”杨玉秋在村里新校园的工地有一份工作,闲暇时就把盘线圈作为兼职,“闲着时动一动,就能挣200多元呢。”
刘湘华表示,村里还计划在校园里继续扩大扶贫车间,工种和工人也会增加,“说不定,这里还能成为独坡镇最大的扶贫车间呢!”
新闻推荐
冯兴亚 以自主为核心做符合趋势的事 广汽集团继续打好自主品牌基础,发布“广汽e-TIME行动”计划,筑牢品牌价值感
企业供图调整,时机的选择取决于态度:主动进行调整,往往在格局中占有主动权;反之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2020年将是汽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