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的智能救护站配备了25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该设备是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的救命设备,被誉为“救命神器”,主要用于配合心脏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进行抢救
商场、学校、社区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等急症的概率较高,安放智能救护站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近日,分布在廊坊市城区人民公园、万达广场、明珠大厦等人流量集中场所的25个智能救护站正式启用。
智能救护站均安装了摄像头,室内智能救护站柜子里放置了AED、止血包扎和伤口处理用品及医用冰袋,室外智能救护站还安装了防雨棚,柜体设有温湿、存取等控制系统,柜子内除了存放室内智能救护站的设备外,还放置了轮椅、担架等急救用品和器械。其使用方法便捷,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进行实名认证,或在柜子上扫一下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取用一次性医用耗材。一次性医用耗材不需要归还,但是AED、轮椅、担架需在24小时内归还至原领取的智能救护站。
“市民通过智能急救站可享受到高效、贴身的急救服务,亦可通过此平台掌握急救发展动态、学习急救知识。目前,该设备上所有用品都是免费的,但是医用耗材请市民按需领取。如果AED、担架、轮椅在24小时内未归还,24小时在线客服会致电通知用户何时归还,客服通知三次不归还者将被拉入黑名单。”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科教宣传科负责人储毓蓉介绍,设备的运维是由廊坊市卫健委牵头,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等单位管理。设备投放后,有关部门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让每个智能救护站周边都有会急救、能急救的志愿者。
据了解,“家庭急救员培训暨公共场所心脏除颤急救点项目包”建设是2019年廊坊卫生健康系统“服务基层、指向家庭”N个健康服务项目包中的一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健康需求。在公众中培训家庭急救员,在公共场所设置智能救护站,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通过自救和互救,进一步降低急危重症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
(摘自11月17日《廊坊日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电保留了传统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美学效果,拥有比传统材料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高的断裂韧性,且可批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