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立冬: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来源:东营日报 2019-11-08 22:12   https://www.yybnet.net/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伴着纷乱的微寒,粉墨登场了。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至8日之间交节,又被称为交子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真的代表冬天到了吗?

虽然寒风已经开始“友善”地帮助每一个赶早的人提神醒脑,但按照气候学划分,在我国还要推迟20天左右才能入冬。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每五日为一候,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立冬的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这两候直观地表现了立冬前后天气的变化情况。立冬是冬季的开始,这一时节北方的冷空气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并逐渐向南方移动。水面开始结冰,土地也开始上冻,是这种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表现。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是野鸡,也可以指大型的鸟类,而蜃则是大的蛤蜊。立冬之后,古代的人们发现天上的大鸟都很少再见,同时海边的人们则发现海中开始出现大的蛤蜊。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了起来,认为雉跑到水里变成了蜃。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之间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

■立冬一如年节,极具仪式感

季节的变换是古人观念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传统上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称为“四立”,很受古人的重视。立冬前后,大地封冻,一年农忙渐至尾声,旧时立冬一如年节,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在立冬这一天也逐渐形成了很多的习俗,比如迎冬。在立冬这一天,古代的皇帝会有迎冬之礼,这一礼仪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比如《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北方人喜欢在立冬这一天吃饺子。有谚语:“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是秋冬季节的交替,吃饺子即吃“交子”,是时节更替的朴素寓意。也有传说,饺子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包在面皮里,因形状极像耳朵,原叫“娇耳”。

冬季寒冷多病,也是人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自然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古人有“入冬日补冬”的习俗。冬日的进补,与秋季不同,更侧重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在福建地区,在立冬这一天要用四物、八珍等药材炖肉,一般用狗肉、羊肉,也有用猪排的。浙江地区有的地方把立冬称为“养冬”,也就是补养身体的意思。比如在浙江的洞头,立冬这天就要杀鸡或鸭给家人炖了补身体,还有必须要在辰时(早七点到九点)吃的讲究;也有的地方在这天要专门炖猪蹄吃来进补,据说是可以防止冬季手脚冻伤。

此外,立冬时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性习俗。比如在湖南的醴陵,人们有在立冬这一天制作著名的“醴陵焙肉”的习俗。醴陵焙肉是一种熏肉,将肉放在炉灶上用烟火慢慢熏制,以松枝熏出来的肉最好。又如绍兴黄酒最为著名,在立冬这天是重要的酿酒的日子,同时酒坊还要向酒神祭祀,祈祷福祉。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冬季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是寒冷与严酷,可是在这冷峻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也有着平和与安详。在经历了繁忙躁动的三个季节之后,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休息的时间,让天地万物都平和下来。人们也应当在这个季节,静一静,想一想,思考一下生活和人生。

(记者 牛盼盼 整理)

新闻推荐

隐私信息付费能查询,个人“黑料”随意就上传…… 职场征信平台的信用谁来管?

泄露机密、虚假简历、私单私活、偷盗财物……在一家主打职场信用信息查询的网络平台上,由HR(人事专员)上传的员工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立冬: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