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倾力打造巢湖样板;综合施策开展双桥河等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深情保护一泓湖水;稳步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环巢湖生态屏障……
近年来,巢湖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做污染排放上的“减法”、环境改善上的“加法”,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一幅青山绿水、生态宜居的山水名城画卷正徐徐展开。
铁腕治污换来山清水秀
从Ⅴ类或劣Ⅴ类水质到稳定在Ⅲ类水标准,从污水横流到如今的水清岸绿景美……昔日的“龙须沟”——巢湖市城区双桥河,实现了华丽转身,再现秀美与恬静,成为市民早晚散步休闲、观景娱乐的好去处。
双桥河环境的改善,是巢湖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治湖先治河,巢湖市打响了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久久为功,河湖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域落实“河长制”,加强巡河工作,坚持“一河一策”,排查整治排污等难点问题。建立覆盖区域所有河湖库名录,实行“一河(湖、库)一档”及“五个一”工作机制,一段河道、一名负责人、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抓到底。通过环境综合治理、截污治污等系统工程建设,对城区水系采取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水系连通、引流补源、湿地净化、岸线改造等综合整治,显著提升了各水体自净能力,改善了河、池生态环境。今年以来,三级河长共计巡河800余人次,完成18条市级河(湖、库)及国有水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新建乡镇污水管网141公里;完成沿巢湖退渔减船1740艘;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2件,全方位保护好巢湖河流和湖泊。截至目前,双桥河等4条国控断面水质已达标。
金秋时节,走进巢湖北岸的花塘河湿地,芳草萋萋,白鹭成群,一幅优美的湿地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如今,在巢湖沿岸,规划总面积达998.36公顷的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巢湖市北部半岛区域,跨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主要包括花塘河湿地、芦溪湿地、烔炀河湿地、鸡裕河湿地以及巢湖沿岸滩涂湿地等,被列为合肥市规划和建设的环湖十大湿地之一,成功纳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目前,巢湖半岛湿地公园已建成花塘河湿地1170亩、烔炀河河口湿地819亩、月亮湾湿地522亩。
水清了,岸绿了,森林也更加茂密。今年上半年,巢湖市造林绿化8813亩,退化林修复3458亩,新增城市绿化3.4万平方米,创建1个省级森林集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巢湖入湖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绿化长廊示范段等重点项目竣工验收。今年以来,全市PM2.5、PM10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
整治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入画来
近日,笔者来到黄麓镇昶方村看到,道路干净整洁、大塘碧波荡漾、岸边青草依依,眼前的美景宛若一幅清新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靓丽的昶方村只是巢湖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变化的一角。近年来,巢湖市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全市域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2016年以来,巢湖市累计投入建设整治资金约8.5亿元,推动全市62个行政村、786个自然村和93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全市13个乡镇通过DBO建设模式建成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目标;93个中心村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其中55个中心村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乡镇、中心村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卫市场化率、陈年积存垃圾清理率、垃圾治理自然村覆盖率、自然村庄清扫保洁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六个100%;完成4.2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生活环境改善了,生产方式更科学”。巢湖市农业环保站站长徐宏军介绍,巢湖市以5000亩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为核心,大力实施减量、清洁、循环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创新耕作模式制度和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着力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巢湖市创新耕作模式,推行稻鸭共育、稻虾共作、稻-肥(紫云英)连作、粮经轮作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肥药双控”成效显著。在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平均亩化肥、化学农药投入较常规种植分别下降26.1%、40.0%。
打造产业新城谱写绿色新发展
绿色是巢湖发展的底色,更是巢湖未来发展的方向。
巢湖市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全力营造宜业宜居的投资环境。2018年10月9日,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揭牌。巢湖迎势而为、顺势而谋,抢抓辐射契机,实施“双城带动”战略,加速建设合巢产业新城、巢湖半岛生态科学城两大产业发展集聚平台。合巢产业新城坚持“绿色低碳、创新主导”发展理念,主动对接长三角、合肥市产业体系部署,确定新城总体布局,聚力打造一流的生态新城、产业新城和智慧新城。位于巢湖北岸黄金中点的巢湖半岛生态科学城,从规划开始就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项目和产业落在山水之间,实现“步步有风景、处处有产业”;抢抓“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机遇,加速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该市利用旗山、鼓山、裕溪河、清溪河、抱书河等优良山水生态资源,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打造“山水融城”生态格局的旗山新区,建设宜居的城镇空间环境。
现在的巢湖,正以自己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造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独具魅力的滨水原生态之城。 ·张旭 李珊珊 徐小中 胡毅·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是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核心要素、强制性内...